胖子凑过来,也想试试,却被林辰拦住:“你别瞎按,这个穴位离心脏近,得轻着点。你去帮奶奶把煤炉上的水壶拿下来,一会儿煮丹参茶用。”
胖子点点头,赶紧去拿水壶,还不忘给刘奶奶倒了杯温水:“奶奶您喝口水,按完穴位就舒服了。”
林辰按完内关穴,又让刘奶奶稍微抬起点身子,按她胸口的膻中穴 —— 这个穴位在两乳中间,能理气宽胸。按了大概五分钟,刘奶奶慢慢舒了口气:“舒服…… 胸口好像松了点,不那么闷了。”
林辰知道,这时候用祝由术辅助最好。他闭上眼睛,回忆老医书里治气滞血瘀的咒语:“气血通,瘀滞散,胸闷消,呼吸畅。”
默念着咒语,手指轻轻按在刘奶奶的膻中穴上。脖子上的玉佩很快热了起来,一股温和的暖流顺着指尖渗进刘奶奶的胸口。刘奶奶轻轻叹了口气,声音都软了:“暖…… 从胸口暖到肚子里,好像能喘过气了。”
林辰慢慢收回手,玉佩的温度也渐渐降了下来。他帮刘奶奶理了理衣领:“您先歇会儿,我去煮丹参茶,等好了您喝了,能更舒服点。”
苏晓冉已经把紫砂壶放在煤炉上,倒了温水,胖子帮忙把泡好的丹参和桂圆放进去。壶里的水很快就冒起了小泡,丹参的药香混着桂圆的甜香,飘满了屋子。
“这味儿真好闻,” 刘奶奶吸了吸鼻子,“我小时候,我娘也给我煮过桂圆茶,说补身子。后来嫁了人,就再也没喝过了。”
苏晓冉坐在刘奶奶身边,笑着说:“奶奶,以后您要是想喝,就跟我们说,我们每周都来给您煮。”
正说着,门口传来敲门声。李奶奶拎着个玻璃罐走进来,里面是糖蒜:“我刚腌好的糖蒜,给你们和刘奶奶带点。刘奶奶,你心口闷好点没?上次我还看见你坐在门口叹气呢。”
刘奶奶笑了:“好多了,这小伙子按完,胸口就不那么闷了。一会儿再喝丹参茶,肯定能好得更快。”
李奶奶刚坐下,张奶奶也来了,手里拿着件厚马甲:“给刘奶奶做的马甲,里面加了羽绒,穿上暖和,心口也不凉。你们也在啊,我还给你们织了手套,这次是灰色的,耐脏。”
屋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李奶奶和张奶奶坐在桌边剥枣泥糕,胖子在旁边帮忙递盘子,苏晓冉则守在煤炉边,看着紫砂壶,怕煮糊了。
十分钟很快到了,丹参茶变成了浅红色,冒着热气。苏晓冉用小茶杯倒了半杯,放凉了点,递给刘奶奶:“奶奶您尝尝,要是觉得苦,我给您兑点蜂蜜水。”
刘奶奶接过茶杯,喝了一口,咂咂嘴:“不苦,还有点甜,比我吃的药好喝多了。”
她慢慢把半杯茶喝完,放下杯子,深吸了口气:“哎呀,胸口真不闷了!刚才还觉得压着东西,现在好像啥都没了,能喘过气了!”
张奶奶凑过来,笑着说:“我就说这几个孩子有本事!上次张爷爷的腿,不就是他们治好的?”
刘奶奶想站起来试试,林辰赶紧扶住她。她走了两步,又深吸了口气,脸上露出了笑:“能走了!以前走两步就喘,现在走几步都不喘了!”
屋里的人都笑了,李奶奶拍着手说:“太好了!刘奶奶,你以后终于能跟我们一起去公园晒太阳了。”
快到下午的时候,三人准备回学校。刘奶奶非要把家里的手工布鞋塞给他们 —— 林辰的是黑色,苏晓冉的是蓝色,胖子的是灰色,针脚整整齐齐。李奶奶塞了糖蒜,张奶奶则把织好的手套拿了出来,还是灰色的,耐脏。
“下次再来啊!” 老人们站在门口挥手,刘奶奶的声音最亮,“我煮了银耳汤等你们!”
公交上,胖子抱着装枣泥糕的盒子,一边吃一边说:“今天真开心,刘奶奶能喘过气了,还收了这么多好东西。辰儿,你说咱们下周来,帮谁啊?”
林辰摸了摸怀里的老医书,又摸了摸脖子上的玉佩,笑着说:“社区阿姨说,下周有个陈爷爷总觉得‘眼睛干’,咱们来帮他看看。”
苏晓冉点点头,手里攥着蓝色的布鞋:“我明天去药店买点枸杞,老医书里写枸杞能明目,对眼睛干有好处。”
雪后的阳光透过车窗照进来,落在三人身上,暖融融的。林辰看着身边叽叽喳喳的两人,又想起刘奶奶深吸气时的笑脸,突然觉得,这份传承从来都不是刻板的知识 —— 是苏晓冉怀里的紫砂壶,是胖子手里的枣泥糕,是老人们递过来的布鞋和糖蒜,是这些带着温度的小事,把老祖宗的医术,变成了能暖到心里的安心。
他翻开老医书,在空白的页角上轻轻写下:“药为引,情为药,医好身病,更暖心病。” 写完,他把书抱在怀里,心里满是踏实 ,下周的社区之行,又有了新的期待。
喜欢太极医道传承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太极医道传承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