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子凑过来,也想试试,却被林辰拦住:“你别瞎按,这个穴位得用巧劲,按重了会伤关节。你去帮爷爷把煤炉上的水壶拿下来,一会儿煮艾叶水用。”
胖子点点头,赶紧去拿水壶,还不忘给张爷爷倒了杯热水:“爷爷,您喝口水,按完穴位就舒服了。”
林辰按完阳陵泉穴,又按了膝盖下方的足三里穴 —— 这个穴位能健脾益气,还能通络止痛。按了大概十分钟,张爷爷的膝盖慢慢热了起来,原本皱着的眉头也松开了:“舒服…… 按完觉得膝盖里暖暖的,不像刚才那么凉了。”
林辰知道,这时候用祝由术辅助最好。他闭上眼睛,回忆老医书里治老寒腿的咒语:“寒气散,湿邪去,关节舒,疼痛止。”
默念着咒语,手指轻轻按在张爷爷的膝盖上。脖子上的玉佩很快热了起来,一股温和的暖流顺着指尖渗进张爷爷的膝盖里。张爷爷轻轻叹了口气,声音都软了:“暖…… 从膝盖暖到小腿,疼得轻多了。”
林辰慢慢收回手,玉佩的温度也渐渐降了下来。他帮张爷爷盖好毯子:“您先歇会儿,我去煮艾叶水,等水好了就给您敷腿。”
苏晓冉已经把铸铁锅放在煤炉上,倒了水,胖子帮忙把艾叶和姜片放进去。锅里的水很快就开了,艾叶的清香混着生姜的辛味,飘满了屋子。
“这味儿真好闻,” 张爷爷吸了吸鼻子,“我小时候,我妈也用艾叶煮水给我泡脚,说能驱寒。后来在工地搬砖,就再也没喝过了。”
苏晓冉坐在张爷爷身边,笑着说:“爷爷,以后您要是想煮艾叶水,就跟我们说,我们帮您煮。”
正说着,门口传来敲门声。李奶奶拎着个布袋子走进来,里面装着炒花生:“我刚炒的花生,给你们和张爷爷带点。张爷爷,你这腿好点没?上次我还看见你拄着拐杖慢慢走呢。”
张爷爷笑了:“好多了,这小伙子按完,就不那么疼了。一会儿再用艾叶水敷,肯定能好得更快。”
李奶奶刚坐下,张奶奶也来了,手里拿着件厚棉裤:“给张爷爷做的棉裤,里面加了绒,冬天穿膝盖不凉。你们也在啊,我还给你们织了围巾,下次带来。”
屋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李奶奶和张奶奶坐在桌边剥花生,胖子在旁边帮忙,时不时给她们递杯水。苏晓冉则守在煤炉边,看着锅里的艾叶水,怕煮糊了。
十五分钟很快到了,艾叶水变成了深绿色,冒着热气。林辰找了块干净的棉布,蘸了艾叶水,拧到半干,敷在张爷爷的膝盖上。张爷爷舒服地叹了口气:“暖…… 比热水袋还暖,膝盖里的疼好像都跑了。”
敷了二十分钟,林辰把棉布拿下来,张爷爷的膝盖已经不肿了,皮肤也红润了不少。他试着动了动膝盖,虽然还不能完全伸直,但比之前灵活多了:“能弯了!以前弯的时候疼得厉害,现在不疼了!”
张爷爷想站起来试试,林辰赶紧扶住他。他拄着一根拐杖,慢慢走了两步,脸上露出了笑:“能走了!真能走了!不用拄两根拐杖了!”
屋里的人都笑了,李奶奶拍着手说:“太好了!张爷爷,你以后终于能自己出门晒太阳了。”
快到下午的时候,三人准备回学校。张爷爷非要把家里的红薯装给他们,李奶奶塞了炒花生,张奶奶则把织好的围巾提前拿了出来 —— 林辰的是深灰色,苏晓冉的是浅紫色,胖子的是黑色,针脚整整齐齐。
“下次再来啊!” 老人们站在老槐树下挥手,张爷爷的声音最亮,“我煮了排骨汤等你们!”
公交上,胖子抱着装红薯的袋子,一边吃一边说:“今天真开心,张爷爷能自己走路了,还收了这么多好东西。辰儿,你说咱们下周来,帮谁啊?”
林辰摸了摸怀里的老医书,又摸了摸脖子上的玉佩,笑着说:“社区阿姨说,下周有个刘奶奶总觉得心口闷,咱们来帮她看看。”
苏晓冉点点头,手里攥着浅紫色的围巾:“我明天去药店买点丹参,老医书里写丹参能活血,对心口闷有好处。”
阳光透过车窗照进来,落在三人身上,暖融融的。林辰看着身边叽叽喳喳的两人,又想起张爷爷走路时的笑脸,突然觉得,这份传承从来都不是冰冷的医书和咒语 —— 是苏晓冉怀里的铸铁锅,是胖子手里的暖宝宝,是老人们递过来的花生和红薯,是这些实实在在的温暖,把老祖宗的智慧,变成了能摸得着的安心。
他翻开老医书,在空白的页角上轻轻写下:“术为表,情为里,医人先医心,传承方有根。” 写完,他把书抱在怀里,心里满是踏实 —— 下周的社区之行,又有了新的期待。
喜欢太极医道传承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太极医道传承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