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早上八点,林辰把老医书塞进帆布包时,指尖蹭到了书页里夹的照片。
是那张白胡子老人的照片,边角有点卷,他轻轻捋了捋,又小心塞回去。包里还装着给刘爷爷带的复诊工具 —— 脉枕、听诊器,还有按老医书里的方子配的艾草包,是昨天和苏晓冉一起缝的。
“辰儿!等我两分钟!” 胖子的声音从楼道里炸响,他手里拎着个鼓鼓的塑料袋,里面是刚买的馒头和豆浆,“刘爷爷肯定没吃早饭,咱们带点过去,省得他再开火。”
林辰笑着接过豆浆,刚要说话,就看见苏晓冉从女生宿舍方向走过来。她穿件浅青色的外套,手里攥着个笔记本,封皮上贴着片干薄荷,是上次后山摘的。
“我把老医书里治腰痛的方子抄下来了,” 苏晓冉把笔记本递过来,页面上字迹工整,还画了简单的穴位图,“昨天特意对照着书核对了三遍,应该没记错。”
林辰翻开看了眼,心里暖烘烘的:“辛苦你了,这样一会儿跟刘爷爷讲的时候,就更清楚了。”
三人往公交站走,风比前几天软了点,阳光落在身上,不那么冷了。胖子啃着馒头,含糊地说:“不知道刘爷爷的腰痛好没好,上次咱们走的时候,他还说不敢弯腰呢。”
“应该会好点,” 林辰说,“老医书里的方子,加了杜仲和牛膝,都是强腰的药材,喝五天应该能见效。”
公交到社区门口时,远远就看见刘爷爷在站牌下等。他穿件深蓝色的棉袄,手里拄着根拐杖,见他们来,赶紧迎上来,脸上带着笑:“可把你们盼来了!我这腰,好多了,昨天还自己浇了院子里的菜呢。”
林辰赶紧扶着他:“您慢点走,别着急。能弯腰了吗?我再给您看看。”
刘爷爷家的院子里,种着几畦青菜,绿油油的,旁边还搭了个架子,爬着丝瓜藤。刘爷爷领着他们进屋,屋里的煤炉上坐着水壶,正冒着热气。
“你们坐,我给你们倒热水,” 刘爷爷转身要去拿杯子,林辰赶紧拦住他,“您坐着歇着,我来就行。”
苏晓冉掏出笔记本,坐在刘爷爷旁边,慢慢讲方子:“爷爷,您每天喝的药里,杜仲是补腰的,牛膝能通经络,您要是觉得嘴里发苦,就加点蜂蜜,不影响药效。”
刘爷爷点点头,拉过林辰的手,按在自己腰上:“你摸摸,之前这里硬邦邦的,现在软多了,也不疼了。就是早上起来的时候,还有点僵,活动活动就好了。”
林辰用拇指按了按刘爷爷腰上的肾俞穴,刘爷爷没像上次那样皱眉:“不疼了吧?”
“不疼不疼!” 刘爷爷笑得眼睛都眯了,“真是太谢谢你了,小伙子。我儿子在外地,本来想让我去他那儿住,现在腰好了,我哪儿也不去了,就守着这院子。”
胖子在旁边凑过来,学着林辰的样子,按了按刘爷爷的腰:“爷爷,我也学了点按摩手法,要不我给您按按?辰儿说,按肾俞穴能强腰,我试试。”
刘爷爷笑着点头:“好啊,让你这小伙子练练手。”
胖子的手法有点生涩,力道忽轻忽重,刘爷爷却没说啥,还笑着鼓励他:“不错不错,比我那孙子强,他连给我捶背都嫌累。”
正说着,门外传来敲门声。刘爷爷喊了声 “进来”,张奶奶探进头来,手里拎着个布袋子:“老刘,我给你送点刚蒸的红薯,还热着呢。哟,志愿者们也在啊!”
“张奶奶好!” 苏晓冉赶紧站起来,接过红薯,“这红薯看着就甜,一会儿咱们分着吃。”
张奶奶刚要说话,突然皱了皱眉,扶着门框揉了揉膝盖:“哎哟,这膝盖,今天又疼了,刚才走快了点,就有点受不了。”
林辰赶紧走过去:“奶奶,您坐下歇会儿,我给您看看。”
张奶奶坐在椅子上,慢慢卷起裤腿,膝盖有点肿,按下去的时候,她疼得 “嘶” 了一声。林辰摸了摸,膝盖比其他地方凉,心里有了数 —— 是风寒积在膝盖里,跟上次王爷爷的情况有点像,但张奶奶的年纪大了,得用更温和的方法。
他突然想起老医书里的一页,记着治老年风寒膝痛的方子,用艾叶、生姜加花椒煮水,再配合按摩膝眼穴,比单纯用艾叶水效果好。
“奶奶,您这是风寒积在膝盖里了,” 林辰说,“我用老医书里的方法给您试试,一会儿就能缓解。”
苏晓冉赶紧从包里掏出艾草包:“我们带了艾叶,还有生姜,要不要现在煮水?”
“不用这么麻烦,” 林辰从帆布包里拿出个小玻璃瓶,里面装着按方子泡的药酒,是昨天用高度酒泡的艾叶和生姜,“先用药酒按摩,再配合点小方法,很快就不疼了。”
他倒了点药酒在手心,搓热了,轻轻按在张奶奶的膝盖上。刚开始按的时候,张奶奶还皱着眉,按了几分钟,她的眉头慢慢松开了:“嗯…… 暖暖的,不那么疼了。”
林辰知道,光按摩不够,得用祝由术把膝盖里的寒气逼出来。他闭上眼睛,回忆老医书里治膝痛的咒语 ——“寒气离膝,气血自流,筋骨得养,疼痛即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