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早上七点,林辰的书桌前摊着那本蓝色封皮的《祝由浅释》。
阳光从窗帘缝里钻进来,落在泛黄的纸页上。他手指划过 “腰痛调理” 那一页,上面是手写的小字:“腰为肾之府,风寒侵之则痛,先按肾俞、大肠俞二穴,再诵驱寒咒,辅以艾叶热敷,立见轻减。”
旁边还画着简易的穴位图,用红笔标了位置,一看就是当年林老中医随手画的。
“辰儿,你又在看那本宝贝书啊?” 胖子揉着眼睛从床上坐起来,头发乱糟糟的,“我昨晚看《本草纲目》看到一点,现在脑子里全是‘甘草性平,能调和诸药’,比背英语单词还上头。”
林辰抬头笑了:“你别急,先从常见药材认起。昨天张教授不是说,先记生姜、紫苏这些,以后用得上。”
正说着,宿舍门被轻轻敲了敲。
“林同学,胖子,你们起了吗?” 是苏晓冉的声音。
林辰赶紧起身开门。苏晓冉站在门口,手里拎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新鲜的艾叶和一个保温杯:“社区阿姨昨天发微信,说刘爷爷昨天搬花盆闪了腰,今天疼得下不了床,想让我们去看看。我早上特意去菜市场买了艾叶,还带了我妈煮的红枣姜茶,暖身子。”
她穿了件浅青色的外套,头发扎成高马尾,脸上带着点着急:“我查了资料,老人闪腰容易积寒,正好你那本老医书里有腰痛的方子,说不定能用上。”
林辰眼睛亮了 —— 昨晚刚看了腰痛调理的内容,正好能实操试试。他赶紧把《祝由浅释》装进帆布包,又拿了按摩用的小滚轮:“走,现在就去。胖子,你要不要一起?”
胖子一听能去社区,立马从床上弹起来:“去!当然去!我正好试试昨天记的药材知识,说不定能帮上忙。”
三人收拾好东西往公交站走。清晨的风有点凉,苏晓冉把保温杯递给林辰:“先喝点姜茶暖暖,一会儿给刘爷爷也带点。”
林辰接过杯子,喝了一口,姜的辛味混着红枣的甜,从喉咙暖到肚子里。胖子在旁边凑过来:“我也喝点!昨天看医书看得太晚,现在还觉得冷。”
苏晓冉笑着把杯子递给他,又从布袋子里拿出张纸条:“这是社区阿姨给的刘爷爷家地址,在 3 号楼 1 单元,离李奶奶家不远。她说刘爷爷子女都在外地,平时就一个人住,昨天搬花盆是想给窗台添点生气,没想到闪了腰。”
林辰接过纸条折好放进兜里:“闪腰加上风寒,正好对应老医书里的方子。一会儿先给他按穴位,再用祝由术驱寒,最后用艾叶热敷,应该能缓解。”
公交来得很准时,车上没几个人。胖子靠窗坐着,手里捧着《本草纲目》,还在小声念叨:“艾叶…… 艾叶性温,能散寒止痛,治寒湿痹痛……”
苏晓冉凑过去看了一眼,笑着说:“你记得还挺牢。昨天李奶奶说,她腌萝卜干的时候也会放几片艾叶,说能除潮。”
林辰点点头:“艾叶用途多,除了药用,还能驱虫除潮。以后咱们去社区,可以多带点,给老人们分着用。”
到了社区门口,社区阿姨已经在等了。她手里拿着个热水袋:“刘爷爷在家等着呢,刚才还打电话问,你们到哪了。他那腰,早上想翻身都疼,我帮他倒杯水都费劲。”
跟着阿姨往刘爷爷家走,楼道里很安静,只有他们的脚步声。到了门口,阿姨敲了敲门:“刘叔,志愿者来了。”
门里传来慢悠悠的应答声,过了好一会儿,门才开。刘爷爷扶着门框,脸色有点白,腰挺不直,手里还拄着个拐杖:“快…… 快进来,让你们跑一趟,真是麻烦了。”
林辰赶紧上前扶他:“爷爷您慢点,先坐下。我们先看看您的腰,别着急。”
刘爷爷慢慢坐在沙发上,叹了口气:“昨天看天气好,想把阳台的花盆挪到窗边,刚一使劲,腰就‘咔’了一下,当时没觉得多疼,今天早上起来,直接动不了了。”
林辰让刘爷爷趴在沙发上,轻轻掀起他的衣角。老人的腰上有点肿,按到肾俞穴的时候,刘爷爷疼得 “嘶” 了一声,往后缩了缩。
“爷爷,您这是闪腰后风寒趁虚而入,” 林辰收回手,“我先给您按按肾俞和大肠俞穴,通通经络,一会儿就不那么疼了。”
苏晓冉赶紧倒了杯红枣姜茶,递到刘爷爷手里:“爷爷您喝口茶暖暖,姜能驱寒,对您的腰也有好处。”
刘爷爷接过茶,喝了一口,点点头:“嗯,暖和,比我自己煮的白开水好喝多了。”
胖子在旁边凑过来,看着林辰的动作:“辰儿,肾俞穴是不是在腰眼那里?我昨天在《本草纲目》里看到过,说这个穴位能治腰痛。”
林辰笑着点头:“对,就在第二腰椎旁边两指的位置。你要不要试试?轻点按,别太用力。”
胖子赶紧洗手,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按在刘爷爷腰上。他力道控制得不好,刚按下去,刘爷爷就皱了皱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