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刚走出宿舍楼,就被一阵叹气声拽住了脚步。
是李娟,同班女生,手里捧着个陶瓷花盆。薄荷叶子蔫得打卷,边缘发焦,盆土还湿漉漉的,一看就是浇水浇多了。
“这薄荷咋回事啊?” 王胖子凑过去看,手指戳了戳叶子,“昨天不还好好的吗?你给它灌自来水了?”
李娟点点头,眼眶有点红:“我想着天热,多浇点水长得快,结果今天早上一看就成这样了。这是我要送闺蜜的生日礼物,下周她生日,现在这样咋送啊……”
林辰蹲下来,指尖碰了碰盆土。刚碰到,脑子里突然跳出来个画面 ——
神农蹲在田埂上,手里捏着薄荷苗,对身边人说:“这草喜干不喜湿,土要松,水多了根会烂。要是蔫了,把烂根剪了,换半干的沙土,晒半天就活了。”
是神农的记忆。
林辰愣了愣,又摸了摸脖子上的玉佩 —— 还是温的,没发光,看来这种基础的识药记忆,只要接触相关的东西就会冒出来。
“别慌,能救。” 他抬头对李娟说,“你这是浇水太多,根可能有点烂了。回去找把小剪刀,把烂掉的根剪掉,换点沙土,别太湿,放在窗台晒半天太阳,下午就能缓过来。”
李娟眼睛亮了:“真的?我剪根的时候要不要消毒啊?用酒精行不行?”
“不用酒精,太刺激。” 林辰想起孙思邈处理草药的方法,“找片生姜,擦一擦剪刀口就行,生姜能杀菌,还不伤根。”
“生姜?” 李娟有点懵,“还有这用法?”
“嗯,老法子,管用。” 林辰没敢说这是孙思邈的经验,只能往 “老法子” 上靠。
王胖子在旁边听得眼睛瞪圆:“辰儿,你啥时候懂这个了?上次你连自己养的绿萝都养死了!”
林辰脸一热,赶紧站起来:“就…… 看老中医的笔记看到的,碰巧记住了。你赶紧回去处理吧,晚了根烂透就救不活了。”
李娟连连道谢,抱着花盆跑回了宿舍楼。路过的几个同学听见了,围过来问林辰:“林辰,你还懂养花啊?我那多肉总掉叶子,你能帮我看看不?”
“还有我的吊兰,叶子发黄,咋回事啊?”
王胖子立刻挺胸抬头,拍着林辰的肩膀:“你们找他算找对人了!我辰儿可是‘隐藏的植物医生’,上次我肚子疼,他按了两下就好了,比校医院的医生还厉害!”
“真的假的?” 同学瞪大了眼。
林辰赶紧拽住胖子:“别瞎说,就是碰巧了。快上课了,再不走要迟到了。”
他拉着胖子往教学楼走,身后还传来同学的声音:“林辰,下次我找你看多肉啊!”
林辰捂脸 —— 胖子这张嘴,早晚把他吹成 “全能神医”。
到了教室,张教授已经在了。黑板上写着 “薄荷的药用价值”,旁边还放着一盆新鲜薄荷,绿油油的,跟李娟那盆形成鲜明对比。
“今天咱们讲薄荷。” 张教授敲了敲黑板,“谁能说说薄荷除了课本上写的‘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还有啥其他用法?”
教室里静了下来。课本上就写了这两个主要功效,谁也没往其他地方想。
王胖子戳了戳林辰的胳膊:“你不是懂薄荷吗?举手啊!”
林辰没动 —— 他脑子里又冒出来记忆了,这次是孙思邈的。
孙思邈坐在茅草屋里,给一个被蚊虫咬得满腿包的小孩抹薄荷汁,一边抹一边说:“薄荷汁能止痒,还能治轻微烫伤,捣烂了敷在伤口上,好得快。”
还有神农的记忆:“薄荷煮水喝,能治夏天的中暑,比喝凉水管用。”
这些都是课本上没有的,算 “超纲” 内容。他要是说出来,张教授肯定会问来源。
正犹豫着,张教授的目光扫了过来,落在林辰身上:“林辰,你上次回答《本草经》的问题很准,你说说看?”
全班同学的目光都集中过来。林辰没办法,只能站起来。
“薄荷除了疏散风热,” 他顿了顿,组织语言,“新鲜的薄荷汁能止痒,比如蚊虫叮咬,抹一点就管用。还有轻微烫伤,把薄荷捣烂了敷在伤口上,能止痛消肿。夏天中暑了,煮点薄荷水喝,也能缓解。”
教室里一片惊讶。张教授也愣了,随即眼睛亮了:“你这些用法是从哪儿看的?课本上可没写。”
林辰心里咯噔一下,赶紧说:“我…… 我奶奶以前是中医,她的笔记上写的,我碰巧记住了。”
“哦?” 张教授点点头,“你奶奶的笔记不错。这些用法在古代医书里有记载,比如孙思邈的《千金方》里就提过薄荷治烫伤,只是现在很少用了。你能记住这些,很好。”
他又问了林辰几个关于薄荷的问题,林辰都凭着记忆答了出来。张教授越听越满意,最后说:“林辰,你课后留一下,我跟你聊聊。”
林辰心里有点慌 —— 张教授不会看出什么了吧?
下课铃响了,同学都走了,教室里就剩林辰和张教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