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实验室的关键突破
警车停在钟楼广场时,林殊的手机突然震动。是技术科发来的紧急邮件,附件里是荧光粉末的完整光谱分析报告。他放大屏幕上的波形图,发现其中一段峰值与陆军总院库存的钬激光治疗仪器完全吻合——这种激光常用于肿瘤微创手术,而沈建国当年的研究项目,正是“钬激光同位素靶向载体”。
“张岚一直在撒谎。”林殊把报告递给沈如晦,指尖划过“医疗用途”的标注,“这东西根本不能做武器,同位素半衰期只有8小时,离开冷链就会失效。雇佣兵买它没用,他们要的是能长期储存的放射性材料。”
沈如晦的目光落在报告末尾的检测员签名上——唐昙。这个名字像根细针,刺破了他记忆里的某个角落。他想起三年前在部队医院进修时,那个总穿着白大褂泡在实验室的女医生,她的课题正是“同位素半衰期延长技术”,后来突然以“出国交流”为由离职,从此杳无音信。
“唐昙现在在哪?”他突然问叶青蔓。对讲机里传来沙沙的电流声,叶青蔓的声音带着喘息:“刚查到,她三个月前回国,任职于……张岚名下的生物科技公司。”
实验室的冰柜发出嗡鸣。林殊正将从修车铺带回的荧光粉末样本进行低温保存,玻璃皿外的结霜突然呈现出奇异的纹路,像极了昙花绽放的形状。“温度降到零下18度时,结晶会重组。”他盯着显微镜下的变化,“沈建国的配方里藏着第二层密码——只有在特定温度下,才能显现真正的分子结构。”
沈如晦调出唐昙的论文,其中一篇《低温环境下同位素稳定性研究》的配图,与眼前的结晶纹路几乎一致。“她在帮张岚破解配方,”他的声音沉了下去,“延长半衰期的技术,加上沈建国的靶向载体,就能做成……”
“可植入人体的放射性炸弹。”林殊接过他的话,指尖在键盘上飞快敲击,调出“黑蝎子”雇佣兵的近期活动记录。三个月前,他们在中东截获了一批医疗冷链箱,失踪人员名单里,有七个都是肿瘤患者。
实验室的门被推开,叶青蔓带着王志强冲了进来。老人手里攥着块碎镜片,是从钟楼顶层掉下来的,边缘沾着的荧光粉末在灯光下泛着冷光。“张岚说……说要在钟楼的机械钟里装‘昙花’,”他的牙齿打颤,“等正午十二点,钟声敲响时,粉末会随着齿轮转动飘散,半个城市的人都会……”
“不可能。”沈如晦打断他,指着屏幕上的半衰期数据,“8小时的半衰期,现在距离生产已经过了十年,辐射剂量早就衰减到安全值。她在吓唬人,真正的威胁在别处。”
林殊突然注意到镜片背面的划痕,是人为刻上去的坐标。输入地图软件后,显示的位置是市第一医院的肿瘤病房——沈建国当年工作过的地方,也是唐昙现在的“临床研究基地”。
“她要针对的是特定人群。”林殊调出病房的患者名单,其中六个都在使用钬激光治疗,“唐昙的技术能让残留的同位素重新激活,患者体内的治疗仪器会变成辐射源,这才是‘昙花’的真正用途。”
沈如晦抓起白大褂往外跑,口袋里的手机突然响起,来电显示是“未知号码”。接通的瞬间,传来唐昙清冷的声音:“沈医生,还记得我们合作的‘靶向治疗’课题吗?你父亲留下的配方缺了最后一步,我帮他补全了——现在,该你来做选择了,是救那些病人,还是保住林殊他哥?”
电话那头传来林雾的咳嗽声。沈如晦的脚步猛地顿住,实验室的无影灯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林雾在你那?”
“他是最好的‘容器’,”唐昙轻笑一声,“他体内有你父亲当年注射的同位素抗体,能中和辐射。可惜啊,抗体需要定时补充,现在就快失效了——十二点前,带配方来市一院的地下实验室,否则,他和那些病人,只能活一个。”
林殊的手突然按住沈如晦的肩膀,目光落在显微镜下的结晶上。那些重组的分子结构里,藏着个微小的标记——是沈建国的签名缩写,旁边还有个更小的符号,像两只交握的手。“我知道最后一步是什么,”他的声音异常平静,“是抗体的激活序列,需要两个人的基因标记才能启动,就像……就像钥匙和锁。”
沈如晦突然想起父亲的体检报告,他和林雾的HLA基因分型高度吻合,都是罕见的“双位点匹配”——这种概率在人群中只有百万分之一,却被沈建国写进了日记的夹页,标注着“救雾计划”。
“我父亲早就预料到了。”沈如晦的指尖划过报告上的匹配数据,“他让林雾注射抗体,不是为了实验,是为了让我们有机会同时救下所有人。”
实验室的钟指向十一点。林殊将荧光粉末样本密封好,放进特制的保温箱:“唐昙要的不是配方,是激活序列。我们分头行动,你去市一院稳住她,我带样本去钟楼,找到张岚布下的假装置,拖延时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