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的“军屯商护”新政在赵屹的强力推行和云芷的暗中策应下,虽遭遇阻挠,却依然顽强地展现出勃勃生机。商路日渐繁荣,军属收入稳步提升,边关税收增加,一股蓬勃的、正向的气运之力开始在北疆积聚、翻涌。这变化,对于凡俗众生而言或许只是日子好过些,但在某些存在眼中,却如同黑夜中的灯塔般显眼。
靖王府小院内,萧沐云正通过老槐树感知着北疆气运的流动,心中盘算着收网行动的细节。突然,她神魂深处猛地一悸,一股难以言喻的、冰冷而浩瀚的意志如同无形的潮水般扫过她的灵觉。这感觉转瞬即逝,却让她通体生寒。
几乎在同一时间,沉寂许久的凛音发出了尖锐的警报,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警告!检测到高阶规则扫描!扫描目标:北疆区域异常气运波动。波动性质:大规模正向民生改善引发的秩序偏移。扫描源已识别:『秩序之眼』——玄石长老直属的仙界监控系统。”
云芷的心瞬间沉了下去。她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新政的成功,带来的巨大气运变化,果然引起了仙界的注意。玄石长老那个老古板,执掌天规天条,最忌惮下界出现不受控的变数。在他眼中,任何非“自然”演进的、过于突兀的秩序变动,都可能被视为违规干预,需要审查甚至抹平。
“成功也要被查?”云芷内心一阵无语,“这还有没有天理了?” 但她清楚,现在不是抱怨的时候。必须立刻采取行动,在玄石长老的监控系统得出“违规干预”结论前,将这次成功的“人为痕迹”抹去,使其看起来像是凡间自然发展的结果。否则,一旦被判定为违规,不仅新政可能被天道强行纠正,连她这个“幕后推手”也可能暴露,面临严厉惩戒。
一个紧急的“防火墙”计划在她脑中飞速成型。核心思路就是:将“军屯商护”的成功“合理化”、“去个人化”。要让一切看起来,不是某个天才的灵光一现或外力推动,而是时势使然、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自然结果。
她立刻开始行动。第一步,舆论铺垫。她叫来霜枝,低声吩咐:“你去市井间,找那些平日里消息灵通、喜欢闲聊的茶博士、说书人,不经意地透些话风。就说北疆那边,将士们守边辛苦,日子清苦,是自己琢磨出了和商队合作互利的法子,是穷则思变。再说当今圣上仁德,上天庇佑,才让边关生出这么条活路来。” 她要引导舆论,将新政的起源归结于底层将士的自发创造和皇帝德政感召上天,淡化赵屹和她个人的作用。
霜枝领命,很快混入市井,依计行事。没过两天,市井间的议论风向就悄悄起了变化,多了许多“边军自己争气”、“圣上洪福齐天”的说法。
第二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寻找一个“合理”的策源点。云芷通过老槐树,仔细“观察”北疆军中的人员。她需要一个身份合适、有动机、但又不在核心权力圈的中层将领。很快,一个人选进入她的视线:校尉周闯。此人寒门出身,凭军功升至校尉,但性格耿直,不善钻营,一直不得志,家境清贫,常为生计发愁。他曾在酒后向同袍抱怨过军饷不足,家人生计艰难,也随口说过“要是能像商人那样做点买卖就好了”之类的话。
云芷让赵屹的心腹,找机会“偶然”与周闯闲聊,提及沙棘果的价值,并“无意中”透露一些商队寻求稳定货源和护送的需求,引导周闯自己将“军护商”、“商收特产”这几个点串联起来。赵屹则暗中安排,让周闯“恰好”负责一小段商路的初期协防工作,使他能直观感受到旧模式的弊端和新模式的潜力。
果然,在外部信息的刺激和自身经历的感悟下,周闯这个一直苦于没有晋升之阶的汉子,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他熬了几个通宵,结合自己的见闻和想法,写成了一份关于“以军护商、以商养军”的条陈,虽然文笔粗疏,但思路清晰,充满了底层军官的务实感。他怀着忐忑又激动的心情,将条陈递给了自己的直属上司。
这份条陈,很快按照云芷的设计,经过几道周转,“意外”地摆到了赵屹的案头。赵屹立刻“如获至宝”,表现出极大的“惊讶”和“赞赏”,他亲自召见了周闯,详细询问,并迅速将这份条陈加以润色和完善,附上自己的支持意见,以“发现将士良策、奏请朝廷试行”的名义,紧急呈报给了皇帝。
这一系列操作,完美地将新政的“发明权”从赵屹和云芷身上,转移到了一个身份清白、动机合理的基层军官身上。整个过程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不得志的军官抓住了机遇,一位善于纳谏的将军发现了人才并大力举荐,合情合理。
第三步,数据模糊化。云芷让霜枝给沈砚青递了张匿名纸条,提醒他:“新政初行,完美无瑕反惹疑,有些许摸索痕迹更显真实。” 沈砚青深以为然。他在最终呈报给朝廷的账目汇总中,刻意保留了几笔无关紧要的、因初期协调不畅造成的微小亏空记录,以及一些明显是试错性质的费用支出。这些“瑕疵”非但没有损害新政的成效,反而让整个方案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过程,而非一开始就完美无缺的“神来之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