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核号返回初始域主域的超空间能量调控中心时,调控中心的技术团队早已等候在停机坪 —— 当器远抱着能量压缩装置走下飞船时,众人立刻围了上来,眼中满是期待;阿紫则将生物能量晶与坐标图交给王大锤,准备后续的线索分析;李三炮的战斗组向留守成员讲述能量研发域的冒险经历,黑爷的探路鼠则在人群中穿梭,偶尔偷蹭技术人员的手心,引得众人发笑。
“先在调控中心搭建‘技术测试平台’,我们要尽快验证能量压缩技术的可行性!” 王大锤的指令一发出,技术团队立刻行动 —— 不到两小时,测试平台就已搭建完成:平台中央摆放着能量压缩装置,周围连接着 “能量密度检测仪”“稳定性监测仪” 与 “跨域引擎模拟器”,淡金色的初始域能量通过导管,注入装置的核心接口。
器远站在控制台前,紧张地调整装置参数:“第一次测试,目标是将普通星核能量压缩至 1/10 体积,能量密度提升 10 倍,稳定性保持在 95% 以上!” 阿紫则在装置旁,用共鸣能量感应内部的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稳定,符文矩阵已激活,随时可以开始压缩!”
“启动压缩程序!” 器远按下启动按钮,装置内的淡金色能量开始旋转,形成一道细小的能量漩涡,体积逐渐缩小 —— 检测仪上的 “体积数值” 从 100 单位降至 10 单位,“密度数值” 从 100 提升至 1000,“稳定性数值” 始终保持在 98%,远超预期的 95%。“成功了!” 技术团队欢呼起来,器远激动地拍了拍控制台,“这技术太神奇了,压缩后的能量不仅密度高,还比普通能量更稳定,完全能用于跨域引擎!”
接下来的三天,技术团队进行了 “跨域引擎适配测试”—— 他们将压缩后的星核能量注入引擎模拟器,模拟器的 “输出功率数值” 从 1000 提升至 1800,“能源消耗数值” 从 100 降至 50,“航行速度数值” 提升 50%,且在模拟的能量紊乱环境中,引擎的稳定性比之前提升 60%。“适配测试通过!” 器远向王大锤汇报,“我们可以开始改造实际的跨域引擎,预计一周内就能完成首台改造,届时跨域航线的效率会大幅提升,能源消耗也会减少一半!”
与此同时,阿紫与域外能量族长正在分析生物能量晶与坐标图 —— 生物能量晶内的能量与域外共生域的 “生物共生草” 能量高度相似,晶体内还储存着一段初始域的 “生物共生记录”:“生物共生域是初始域研究‘能量 - 生物共生技术’的区域,域内存放着‘生物能量核心’,能让能量与生物形成稳定的共生关系,提升生物的能量适应能力,还能培育出‘能量共生生物’,辅助超空间的能量调控。”
坐标图上,生物共生域位于初始域主域的西北方向 光年处,沿途需穿越 “生物能量雾带”—— 雾带内的生物能量会干扰设备信号,还会吸引 “生物能量兽”,这些生物以能量为食,虽无强烈攻击性,但会聚集在飞船周围,影响航行。“要进入生物共生域,需要先研发‘生物能量屏蔽装置’,防止雾带的能量干扰;还要准备‘生物能量诱饵’,避开能量兽的聚集。” 阿紫将分析结果整理成报告,递给王大锤。
王大锤召集探索队核心成员,召开 “生物共生域探索筹备会”:“能量压缩技术的落地需要时间,我们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由器远带领技术团队,负责跨域引擎改造与生物能量屏蔽装置研发;第二步,由我、阿紫、李三炮、黑爷组成‘生物域先遣队’,待屏蔽装置完成后,前往生物共生域获取生物能量核心;紫纹则留在调控中心,统筹能量技术的推广与超空间的日常调控。”
会议结束后,各团队立刻投入工作 —— 器远的技术团队在调控中心搭建 “屏蔽装置研发实验室”,用生物能量晶的能量作为样本,测试不同材料的屏蔽效果;阿紫则协助研发,用共鸣能量感应材料与生物能量的兼容性;李三炮的战斗组开始训练 “生物能量兽应对战术”,模拟在雾带中遭遇能量兽的场景;黑爷的探路鼠则被派往生物能量雾带的外围,收集雾带的能量数据与能量兽的习性信息。
一周后,首台改造后的跨域引擎在 “超空间航线测试场” 完成测试 —— 搭载新引擎的 “共生二号” 民用飞船,从初始域主域出发,抵达星核遗迹域仅用 2 小时,比之前缩短 1 小时,能源消耗减少 55%,且在航行过程中,引擎未出现任何稳定性问题。“测试圆满成功!” 器远在测试场宣布,“我们将在一个月内,完成所有跨域飞船的引擎改造,届时超空间的航行效率会提升一个档次!”
同一天,生物能量屏蔽装置的研发也取得突破 —— 器远用 “生物能量晶 + 星核合金” 打造的屏蔽层,能阻挡 90% 的生物能量干扰,还能释放 “模拟生物能量波”,让能量兽误以为飞船是同类,不会主动靠近。“屏蔽装置已完成原型机测试,下周就能量产,先遣队可以在两周后出发!” 器远兴奋地向王大锤汇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