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沉默了片刻,等到关羽那激荡的气息稍微平复,才缓缓开口,声音中没有质疑,只有一种引导式的、深沉的探究:
“君侯之志,如山如岳,煜……深感震撼,亦深信不疑。”
“君侯所言忠义,一体两面,公私相合,确是君侯毕生行事的准则,光芒万丈,毋庸置疑。”
“然,煜仍有最后一惑,并非质疑君侯之志,而是关乎此志……执行之‘度’。”
“君侯秉持此至高之‘忠义’,行走于这纷繁复杂、人心诡谲的乱世……”
“是否……曾因过于专注于这终极的目标与信念,而忽略了路途之上,那些同样重要,甚至可能决定最终成败的……细微之处?”
“譬如,对麾下将吏,除却严苛的‘法’与‘义’之要求,是否也曾给予足够的‘情’与‘信’?”
“譬如,对江东盟友,除却警惕其‘非我族类’,是否也曾尝试过,以更圆融之道,维系那脆弱的联盟,而非一味震慑与拒斥?”
“君侯心中的‘忠义’大厦,固然巍峨壮观,坚不可摧……”
“但其根基之下,是否因为缺少了这些‘细微’的支撑与缓冲,而使得这座大厦,在面对内外风暴时,显得……过于刚硬,从而……易折?”
林煜的话语,如同涓涓细流,不是去冲击那信念的巨石,而是试图渗透进巨石之下,那可能存在的、被忽略的缝隙。他引导关羽去审视,那至高信念在现实执行层面,是否存在因过于纯粹、绝对而导致的偏差。
然而,面对林煜这已然尽可能委婉、切中要害的引导,关羽只是……沉默了。
他脸上的激动与决绝缓缓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仿佛凝固了的平静。他低头,看着案上那几乎被墨色彻底吞噬的青龙刀,又抬眼,望向窗外那仿佛永无止境的风雪。
他听懂了林煜的话。但他……无法回答。
承认这些“细微”之处的重要性,某种程度上,就是承认他这一系列的失败,并非全然源于外部的背叛与命运的捉弄,也与他自身那过于刚直、不容变通的行事方式有关。这对他那建立在“绝对正确”基础上的忠义观,将是致命的打击。
最终,在长久的、令人窒息的沉默之后,关羽缓缓地、极其轻微地……摇了摇头。
没有言语。
只是一个简单的摇头动作。
却仿佛耗尽了他所有的力气,也关上了最后一丝通往自我审视与救赎的可能。
他转过身,不再看林煜,也不再看那柄魔刀,只是将目光投向门外无边的风雪与黑暗,留给林煜和禽滑素一个如同山岳般坚定、却也如同山岳般孤独寂寥的背影。
那最后的信念,依旧至死不渝。却也……再无转圜。
喜欢薪纪元:千秋劫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薪纪元:千秋劫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