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如山”的镇压之力如同无形的巨手,将林煜死死攥在掌心。每一次呼吸都变得艰难,四肢百骸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仿佛要被这座由法则构筑的“山岳”碾成齑粉,再被同化为这苍白沙盘的一部分。死亡的阴影从未如此清晰。
然而,极致的压力之下,往往能催生出超越极限的力量。林煜的意志在重压下如同被淬炼的钢铁,发出不甘的铮鸣。他视野右上角的UI数据疯狂跳动,不仅仅是劫火计数器的警告,更有守火人核心权限在生死关头被激发的迹象——一段段关于“史书神树”、“文明偏差”、“英雄悲歌”的信息流,混杂着之前吸收的、来自孙武【风林火山】技能碎片的感悟,如同决堤的洪水,冲入他的脑海。
“风……并非只有迅疾……”
“林……也非仅有严整……”
“火……不止是狂暴……”
“山……更非单纯的沉重……”
在这信息的洪流与死亡的威胁中,林煜福至心灵。他回想起老卒描述的郢都之战,孙武用兵如神,迂回穿插,那“风”是灵动,是出其不意!他回想起简牍店主复述的“兵者,国之大事,非仁不能授兵”,那“林”的严整之下,本应蕴藏着对士卒生命的珍视与“仁”心!那“火”的侵略,是为了以战止战,是为了最终的和平!那“山”的不动,是守护,是信念的坚定不移,而非冰冷的镇压!
孙武的兵法,其精髓从来不是冰冷的法则,而是充满智慧与辩证的、活的灵魂!
“我懂了……”林煜眼中闪过一丝明悟。他不再试图以蛮力对抗这整个领域,而是将心神沉入【尘缘】短剑,引动体内那微薄的、属于守火人的时空之力,将其与刚刚领悟的、源自孙武却迥异于此刻苍白兵道的“真意”融合。
“其疾如风——不为杀戮,而为穿隙!”
他低喝一声,身形骤然变得模糊!不再是硬抗“山”的镇压,而是如同融入“风”中,感知着领域内因四种力量循环而必然存在的、细微的能量流动缝隙。他的动作不再刚猛,变得轻灵飘忽,如同被狂风吹动的真正纸片,在长戈与盾牌的缝隙间、在凝固法则的薄弱处,间不容发地穿梭!那原本密不透风的“林”与“山”,在他眼中竟出现了无数可供利用的“破绽”!这是他对“风”之真意的理解,超越了速度,达到了“入微”与“渗透”的层面。
“其徐如林——不为围困,而为固本!”
他手中的【尘缘】剑势一变,剑光不再追求杀伤,而是划出一道道圆融的轨迹,如同树木扎根,盘根错节。剑意引动着领域中尚未被完全污染的、属于这片土地本身的厚重历史气息(尽管已被纸化,但其根源尚存),在他周身布下了一层坚韧的防御。这防御并非硬碰硬,而是如同森林化解风势,以柔克刚,将那“山”的镇压之力层层削弱、导引开来。这是他从孙武“以正合”思想中领悟的、属于“林”的坚守与韧性。
他的动作看起来依旧惊险万分,在狂风骤雨般的攻击中飘摇,但比起之前纯粹的被动挨打,已然多了一份从容与章法。他开始运用敌人的力量,引导敌人的节奏,尽管依旧险象环生,却真正在这绝杀之局中,站稳了脚跟!
“孙武!!”林煜在穿梭与格挡的间隙,猛地抬头,目光如电,穿透层层纸化空间的阻隔,直射向那高天之上的苍白身影,声音带着守火人特有的、能震荡灵魂的力量呼喊:
“这就是你追求的兵道吗?!这冰冷的、抹杀一切的‘秩序’,就是你写在《孙子兵法》开篇的‘国之大事’吗?!”
孙武周身苍白色的劫火微微波动了一下,但那漩涡般的眼眸依旧冷漠。
林煜不顾一切地继续呼喊,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敲打着被劫火冰封的过往:
“你还记得吗?!‘兵者,诡道也’之后是什么?!是‘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是智慧的博弈,是谋略的较量,不是将活人变成无知无觉的傀儡!”
他一剑引偏数支燃着苍白火焰的长戈,借力向后飘飞,声音在领域中回荡: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才是你孙武的骄傲!你曾追求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在哪里?!难道就是眼前这片死寂的鬼域吗?!”
他提到了郢都,提到了那场辉煌却让孙武内心复杂的胜利:
“郢都之战,你运筹帷幄,以弱胜强!伍子胥掘墓鞭尸泄愤时,你站在楚宫之外,心中所想,难道是打造更多这样的杀戮工具吗?!不!你想的是战争的残酷,你想的是‘仁’与‘兵’的界限!”
最后,他用尽全力,吼出了那句曾在古老军帐中,听孙武痛苦低语的话:
“兵者,国之大事,非仁不能授兵,非信不能练兵,非严不能用兵!”
“孙武!!你看看你现在!你的‘仁’在哪里?!你的‘信’在何处?!你的‘严’,又为何变成了这扼杀灵魂的酷刑?!你回答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