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又半月,师徒俩从小渔村出来已有一月有余。
这段时间虎妞进步不小,路边的字已经识得差不多了。
更让李子游满意的是,这虎丫头灵性十足。
《御灵术》学得飞快,尤其擅长跟飞鸟互动。
只是画符实在没天赋,每次都搞得自己灰头土脸。
加上一路奔波没个安稳处,李子游试了几次便索性作罢。
李子游骑在梅花鹿上往前走,虎妞早被落在了后头。
细看才知,几只麻雀正围着她叽叽喳喳。
有的落在肩头,有的啄着她掌心的果屑。
她踮着脚不敢动,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玩得不亦乐乎。
“虎妞啊,你这都被师父落下多远了?”
李子游拍了拍鹿示意停下,回头看她挪不动脚,无奈地扬声道。
“哦,师父俺知道了,俺这就来!”
虎妞粗声粗气地应着,脚步却半点没快,生怕惊飞了麻雀。
李子游没法子,提高了嗓门:
“快点!前面好像围着人,说不定有好吃的——你要不要?”
“好吃的?”
虎妞耳朵一竖,手一松,麻雀扑棱棱飞了。
她也顾不上心疼,拔腿就往师父那边冲,边跑边喊:
“哎呀,师父等等俺!来了来了!”
走近才发现,路口果然围着十来个人。
挑鱼筐的小贩在吆喝,腥气混着盐味飘过来。
旁边搭着个简易客栈,烟囱正冒厚烟。
虎妞吸着鼻子凑过去,鼻尖几乎要碰到客栈门框。
眼睛直勾勾盯着屋里冒热气的汤锅——是鱼汤的香味,打老远就勾人。
她几步跑到梅花鹿旁,一把攥住缰绳,仰着脸冲李子游笑得乖巧:
“师父,你饿不饿?里面有好喝的鱼汤呢!”
“哈哈,如你所愿。”
李子游笑着跳下身。
师徒俩把鹿拴在客栈一旁,有说有笑地走进了客栈。
刚跨进客栈门槛,一股浓郁的鱼香就裹着热气扑面而来。
灶边蹲坐着个白胡子老伯,正用长勺搅着锅里翻滚的奶白鱼汤。
见有人进来,抬头一瞧——一位气质不凡的青衣小道长。
一位穿着小道袍,扎着两个羊角辫的小道童。
老伯连忙放下勺子,在围裙上擦了擦手,脸上堆起笑:
“道长可喝得了鱼汤?还是只成给这小道童?”
年纪大了,见识的也多。
看到这气质不凡的小道长,不知忌不忌荤腥,便多问了一句。
李子游拱手笑答:“老人家,小道不忌口,来两碗。”
“好嘞!”
老伯应得爽快,从灶台旁摸出两个粗瓷大碗。
掀开锅盖舀了满满两碗。
撒上葱花和一小撮盐,蒸腾的热气模糊了他眼角的皱纹,
“刚从海里打上的鲳鱼,熬了两个时辰,鲜着呢!”
虎妞早踮着脚凑到桌边。
见老伯把碗端上来,不等李子游开口,就捧着碗咕咚喝了一大口。
烫得直吐舌头,却还含糊道:
“烫……烫也香!”
老伯被她逗乐了,捋着胡子问:
“小道童几岁啦?跟着道长走南闯北,不怕累?”
“俺快六岁啦!”
虎妞把碗往嘴边又凑了凑:
“不累!师父带俺吃好吃的,还能跟小鸟玩!”
李子游无奈地摇摇头,也端起碗喝了一口。
鱼肉的鲜甜混着姜香在舌尖散开,确实熬得地道。
他看向老伯:“老人家,这附近的渔船可载人。”
老伯听了李子游的话,摇了摇头,用长勺在汤锅里轻轻搅了搅说道:
“大多是不载人的。”
“要么是走得远,短时间内回不来;”
“要么就是渔船太小,自个都挤得慌,哪还装得下旁人。”
他顿了顿,忽然拍了下大腿,像是想起什么要紧事:
“哎呀,小道长说来也巧!这两天于老汉的船就停在东边的滩涂上。”
“他爷俩有艘不大不小的船,平日里好载客。”
“只是他们这趟出海不回这儿,要直往青县码头。”
“青县?”
李子游眼睛一亮,刚放下的碗又往前推了推说道:
“我们正要去青县,这可真是太巧了!”
虎妞嘴里还含着鱼肉,闻言含糊地接话:
“青县……有好吃的不?”
老伯被她逗得笑起来,指了指客栈外东边的方向:
“顺着这条道往海边走,一眼就能看到于老汉的船。”
“他家的船好认,船帆上补着块蓝布,你们去了喊一声‘于伯’,准有人应。”
“多谢老人家指点。”
李子游拱手道谢,又给虎妞使了个眼色。
虎妞三口两口扒完碗里的汤,抹了把嘴就往门口跑:
“师父快走!去坐船!”
李子游放下半块碎银子,没等他找钱,追着虎妞往那赶。
刚走出没几步,就听见身后老伯在喊:
“哎呀,多了多了,小道长,我找你钱呢!”
李子游回头挥了挥手,看虎妞已经蹦蹦跳跳跑远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