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禾部落旁那片曾经普通的向阳山坡,如今已彻底改换了模样。昔日杂草丛生的景象被规划整齐、生机勃勃的“生命织锦”试验田所取代,其面积较之初创时已扩大了数倍。一道道低矮的、由蕴含灵气的青石垒砌的田埂,将土地分割成不同的功能区,远远望去,郁郁葱葱,各种形态奇特的植物在微风中摇曳,散发出混合着泥土芬芳、植物清甜与淡淡灵气的独特气息,与格物院深处那些充斥着冰冷金属光泽、玉石寒意和灵能器械嗡鸣的实验室,形成了鲜明而富有诗意的对比。这里,研究的对象是生命本身,是生长,是演化,是与自然合作的智慧。
云岚褪去了象征高阶灵技者的华美袍服,仅着一身便于劳作的素色麻衣,赤着双足,稳稳地踩在湿润而略带凉意的田埂上。细碎的泥土沾在她的脚踝,她却毫不在意,全部心神都沉浸在眼前一片特殊的苗圃之中。这里的铁线藤,早已非山野间自生自灭的野生状态。它们的藤蔓不再是肆意疯长,而是沿着特制的、表面精心刻画着繁复引导灵纹的青石支架,以一种更加规整、强健、仿佛经过设计的姿态向上攀爬、缠绕。藤蔓本身色泽更深,近乎玄黑,表皮闪烁着一种健康植物特有的润泽,粗壮程度远超其野生亲戚,显示出充沛的生命力。
这是经过数代严格的人工筛选和持续不断的灵能场引导后,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研究团队从成千上万的铁线藤个体中,挑选出那些对灵气反应最敏锐、天然灵纹结构最优、韧性最强的个体进行培育,并在其整个生长周期中,施加模拟不同环境压力(如拉伸、挤压、能量冲击)的特定灵场。如今,这批可以称之为“一代驯化铁线藤”的植株,其物理韧性比野生种群平均提升了四成以上,对灵气的传导效率提升了约三成,更重要的是,它们对于研究团队通过灵纹阵列发出的、极其微弱的“生长指令”(如向特定方向缠绕、增粗某段藤蔓),开始表现出一种模糊但确实存在的“响应”趋势。生命,正在学习与灵能和谐共舞。
“云岚师姐!快来看这边!” 一名年轻的研究员,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在不远处一片模拟岩石缝隙环境的试验区向她挥手。云岚快步走去,只见在几块堆叠的、内部嵌有微量金属矿物的仿岩石模块缝隙中,几丛长势格外旺盛的铁线藤的根系部位,与一种此前从未见过的、散发着微弱乳白色荧光的菌类形成了异常紧密的共生体。那菌丝如同纤细的银色网络,与铁线藤的根须深深交织,几乎难分彼此。
研究员屏住呼吸,用特制的玉质小铲,极其小心地连同一小块基质取出一小簇共生体,将其轻轻放置在早已准备好的、内部刻有滋养和观测灵纹的温润玉盘上。在玉盘灵光的映照下,那乳白色的荧光愈发明显,菌丝网络也显得更加清晰。
“我们暂时称它为‘灵蕈’,”年轻研究员的声音带着发现的激动,向云岚解释道,“初步观察和灵识探查表明,这种灵蕈能与铁线藤形成完美的互利共生。它能高效地分解、转化铁线藤根系分泌出的微量代谢废物,将其转化为更易于藤蔓吸收的活性养分,直接反哺回去。这大大增强了铁线藤在贫瘠环境下的生存能力。而更令人惊奇的是……”他指了指玉盘周围那几乎难以察觉、却确实比周围环境略高一丝的灵气浓度,“这灵蕈在其生命活动中,似乎能以一种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方式,小幅聚拢、或者说‘固定’周围空间里游离的灵气,使其在共生体周围形成一个微型的、浓度略高的灵气环境!虽然效果极其微弱,范围也很小,但这……这证明了即使是在微观层面,构建一个简单的、具备物质循环和能量增益功能的封闭生态系统,是可行的!”
云岚蹲下身,灵识如同最轻柔的触须,探入那小小的共生体。她清晰地“看”到了菌丝与根须之间那精妙的物质与能量交换,感受到了那微乎其微却真实不虚的灵气汇聚效应。她的眼中闪过难以抑制的惊喜光芒。这看似偶然的发现,其意义远超一种新的共生关系本身。它如同在黑暗中点亮的一盏小灯,为未来可能需要的、在封闭环境(例如“星轨计划”中设想的长途飞行器,乃至更遥远的“文明方舟”内部)构建稳定生命维持系统,提供了最原始、却也是最根本的蓝本和理论支撑!生命的自我维持与循环,远比最精密的机械更值得借鉴。
而更令人振奋的意外突破,来自试验田另一处相对阴湿、平日里较少受到关注的角落。那里原本只是生长着一些普通的、墨绿色的苔藓,作为环境湿度的指示植物存在。但一名细心的研究员注意到,在长期受到一组特定频率、极其微弱(模拟月光和遥远星辉能量特征)的灵能照射后,其中一小片苔藓的形态和生理特性发生了显着变异。
它们不再呈现出普通的墨绿色,而是转变为一种深邃的、仿佛蕴含星空的墨蓝色。更奇特的是,它们彻底摒弃了对阳光的依赖,转而能够直接吸收环境中那些稀薄逸散的灵能,作为自身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并且,在吸收灵能后,它们的叶片会散发出一种柔和、稳定、丝毫不刺眼的浅绿色荧光,如同将点点星辉贮藏在了叶肉之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