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王承恩的话,朝下的官员们一片哗然。
除了前些年京师保卫战卢象升战死之外,这些年在辽东战事上大明越发糜烂。
而在国内还没有出现过一阵总兵战死的情况。
他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脸上露出震惊和不安的神色。
看着朝中纷纷扰扰的模样,崇祯皇帝心中更加烦躁。
他亲自点名说道:
“张凤翔,这事你怎么看?”
张凤翔听到崇祯皇帝点了他的名字,心中一凛,知道这次的事情他躲不过了。
张凤翔是户、兵、工三部尚书,崇祯现在对他颇为倚重。
作为兵部尚书,现在崇祯问策,他得回答的让这位喜怒不常、急功近利的皇帝满意才行。
他微微低头,目光在朝堂上快速扫过,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应对。
片刻之后,他初略沉思完毕,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
“陛下,郑崇俭在此次事件中指挥无方,确有失职之处。
况且他已经自行处置,将凤翔府的知府周明和按察使宋策入狱。
当下之急,我们应优先考虑如何剿灭这群反贼,待局势稳定后再做进一步计较。”
崇祯皇帝闻言,听张凤翔说到周名和宋策二人,眉头微微一皱,目光中闪过一丝寒意。
他自然知道周名和宋策的失职,但此刻他更关注的是如何迅速平息这场叛乱。
他决不允许有人影响大明统治的稳定。
这些流寇和反贼,,还有关外的女真人,必须全部歼灭,才能确保大明的江山社稷稳固如初。
听到张凤翔提到两人已被入狱,他心中的杀意稍减,但仍忍不住冷哼一声:
“凤翔府知府周名、按察使宋策,剿匪不力,指挥无方,实乃朝廷之耻。
即刻罢去二人官职,让郑崇俭从陕西押往京师,待事后再做定夺。
至于剿匪之事,就按郑崇俭所言,只是这次出征的人选,诸位爱卿有何高见?”
朝堂之上,一片寂静,大臣们面面相觑。
心中皆知大明境内良将稀缺,此刻实在难以选出合适的人选。
张凤翔见状,心中暗自叹息,稍作思考后,对崇祯皇帝说道:
“陛下,如今左良玉尚在郑崇俭麾下,此人虽偶有军纪不整之嫌,但英勇善战,实乃一员猛将。臣以为,不如就让郑崇俭率领左良玉及其陆军前去剿匪,或许能有所建树。”
崇祯皇帝闻言,脸上露出犹豫的神色。
他对左良玉的名声早有耳闻,此人虽勇猛,但军纪败坏,常有杀良冒功之举,让他心中颇为顾虑。
但想到朝中确实无人可用,加之局势紧迫,他咬了咬牙,做出决定:
“好吧,就依爱卿所言,派郑崇俭督军,佐左良玉出战剿匪。务必要把这伙贼寇就地歼灭,彰显我大明天威,不容有失!”
薛国观闻言,想要说些什么,但看到崇祯皇帝已经做出决定,他张了张嘴,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
他深知此刻的自己已经处于风口浪尖之上。
若是再贸然反对,恐怕会引来崇祯皇帝的猜忌和不满,甚至可能危及自己的内阁首辅之位。
至于前段时间还在此处的内阁阁老孔贞运。
此刻已经被崇祯皇帝再次罢免,更让他心中多了几分警惕和忧虑。
在崇祯皇帝决定派郑崇俭和左良玉出兵剿灭马岳的时候,马岳已经率领着马家军回到了凤县地带。
他站在高处审视着下方的士兵们。
只见他们严格按照自己之前的要求就近埋伏,虽然明军还未到来,但他们没有丝毫懈怠。
个个精神抖擞,严阵以待。
马岳看着这一幕,心中颇为满意,忍不住点了点头,夸赞道:
“章为,你们几个做得很好,没有辜负本将军的期望。”
章为闻言,脸上露出谦逊的笑容,拱手道:
“将军谬赞了,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只是不知那明军何时会到来,我们是否需要做进一步的准备?”
马岳微微一笑,目光中透露出自信:
“现在宝鸡的问题已经暂时解决,我决定修改战略,不再以点打援。
咱们接下来的目标是尽快夺取凤县,然后迅速占领汉中。
只要占据汉中,我们就能拥有更多的资源和兵力,与明军抗衡。”
章为等人一向对马岳唯命是从,听到他这样说,立刻齐声应和:
“是,将军!我们定当全力以赴,不负将军厚望!”
吴冲有些兴奋的想着马岳说道:
“将军,末将请战!”
趁着消息还没传开,吴冲自然是想要抢先了。
看着叫嚷着要请战的吴冲,马岳也是无奈一笑。
“不急,能智取,咱们还是智取为好。”
马岳看着凤县城墙上人数比之前少了许多的明军,心中有了想法。
马岳早就测试过了,吴冲等人自从召唤出来就训练有素,可以说天生的兵将。
对这个时代人来说的夜盲、过度吃油拉肚子这种种情况,系统士卒统统没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