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赤阳峰与剑峰的三百人队伍浩浩荡荡地走出秘境时,他们那鼓鼓囊囊、几乎快要撑破的储物袋。
这一次千藤秘境探索,赤阳峰与剑峰无疑成为了最大赢家。
徐葬端坐在赤阳峰密室内,面前堆积如山的玉简和账本几乎将他淹没。
他揉着发胀的太阳穴,感觉比连续突破三个小境界还要疲惫。
“千藤秘境”的收获是空前的,但随之而来的“后遗症”也远超他的想象。
当初那三百个“蝗虫”弟子,一个个储物袋撑得滚圆,满脸兴奋地凯旋时,徐葬确实意气风发,觉得自此赤阳峰和剑峰将一飞冲天。
可当所有资源被集中清点、分类,试图转化为实际可用的灵石、丹药、法宝时,巨大的麻烦才真正开始。
首先就是“销赃”……不,是“资源转化”的难题。
收获的灵材、矿石、妖兽材料,种类繁多,数量更是庞大到令人发指。
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适用于炼气、筑基期的低阶资源。
这些玩意儿,就像他前世那个世界的小商品批发市场里的货品,单价不高,但架不住数量恐怖。
赤阳峰自己的丹堂、器坊,就算开足马力消耗一百年,也用不完这批货的零头。
附近的几个大坊市,一旦他集中抛售某种资源,比如“青灵藤”,原本还算稳定的价格就会应声暴跌,直接烂大街。
这已经不是扰乱市场了,这是要把市场的地基都给刨了。
更头疼的是,这些低阶资源体积大,占地方。
赤阳峰的库房早就爆满,连弟子们的宿舍都快被临时征用成了仓库。
走在峰内,随处可见堆积如山的灵木箱,里面塞满了各种散发着灵光或异味的材料,活脱脱一个大型杂货批发市场。
管理这些物资本身,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管理成本,赵天宝已经抱怨好几次,说弟子们都没地方修炼了。
其次,也是更致命的,是来自外部的压力和非议。
“刮地皮”、“秘境毁灭者”、“修仙界蝗虫”……这些名号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周边修仙界。
其他宗门,尤其是那些也在千藤秘境中吃了大亏,或者原本指望下次开启能分一杯羹的势力,终于按捺不住,开始发难。
先是几个与赤阳峰素有来往的宗门,派来了长老,言语间满是试探和不满。
“徐师侄啊,听闻此次千藤秘境之行,贵峰……收获颇丰?”
来访的青木宗长老捻着胡须,皮笑肉不笑,“只是这修行之道,讲究个细水长流,如此涸泽而渔,恐伤天和,也断了后来者的仙路啊!”
接着,一些来拜访的宗门,甚至隐隐有化神期老怪的神念扫过赤阳峰,带着毫不掩饰的审视和威压。
虽然没有直接出手,但那意思很明显:小子,你玩过头了,我们盯着你呢。
就连宗门内部,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一些保守派的长老在宗门会议上,直接抨击徐葬的做法“有伤天道”、“过于急功近利”,担心会为宗门招来灭顶之灾。
虽然被宗主强行压了下去,但暗流涌动。
徐葬感觉自己仿佛成了众矢之的。
他一个人坐在房间里,看着账本上那串天文数字,却感觉像是捧着一个烫手山芋。
“妈的,修仙界也有‘可持续发展’和‘环保主义’了?”他低声骂了一句,烦躁地抓了抓头发。
这种被千夫所指的压力,若是换了个本土修士,只怕早已道心不稳,惶惶不可终日。
但徐葬是谁?他是从那个信息爆炸、卷到飞起的二十一世纪穿越过来的灵魂。
什么道德绑架、舆论压力,他见得多了。
最初的烦躁过后,他迅速冷静下来,开始用他熟悉的逻辑分析局面。
“破坏修仙原则?断了资源供给?”他嗤笑一声,“说得好像以前他们探索秘境就会手下留情似的?不过是效率低下,想刮地皮而不得罢了。
弱肉强食,本就是修仙界铁律,我不过是把这件事做得更有效率而已。”
他很清楚,那些指责他的人,无非是两种心态:一是眼红,二是恐惧。
眼红他拿到了巨额财富,恐惧这种模式一旦普及,会动摇他们固有的利益格局。
“反正这种事,只能搞一次,搞一次我自己富了就行了。”
他很快想通了关键,“枪打出头鸟,下次再这么干,估计还没进秘境就被各大宗门联手堵门口了,见好就收,不寒碜。”
想通了这一点,他立刻做出了决断。
第一,对外:认怂,态度要诚恳。
他亲自起草了一份言辞恳切的“检讨书”,通过宗门渠道散发出去。
内容大意是:晚辈徐葬,年轻气盛,思虑不周,只顾着为门下弟子谋取资源,未曾想此举对秘境生态及修仙界长远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心中万分惶恐与愧疚。
赤阳峰上下深刻反省,今后定当遵循古训,爱护秘境资源,与各道友和谐共处,共同维护修仙界的繁荣稳定云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