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外部依赖性的产生:顾渊通过远程感知,注意到了另一个更深层的问题。雷克雅未克的集体意识场,在变得高度协调的同时,也呈现出某种脆弱性。它像一座精心调谐的玻璃钟罩,内部和谐,但与外部世界(冰岛其他未参与实验的地区,乃至全球那充满冲突和噪声的意识场)产生了某种“隔阂”。一旦这个钟罩出现裂缝,或者外部冲击过于猛烈,其内部可能因缺乏应对“噪声”的免疫力而遭受重创。
南曦在分析雷克雅未克传来的长期数据后,撰写了一份内部备忘录,标题为《“和谐”的代价:论意识协同与社会生态多样性》。她指出:
“雷克雅未克的实验,成功地证明了高度意识协同在提升社会运行效率和短期幸福感方面的巨大潜力。然而,它也向我们揭示了两个关键风险:
第一,过度协同可能导致社会生态的‘单一化’。一个健康的社会,如同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需要多样性、竞争甚至一定程度的冲突来驱动进化、激发创造力。绝对的和谐,可能意味着进化停滞的开始。
第二,集体意识场可能产生‘依赖性’和‘脆弱性’。当个体过度依赖集体意识场来获得安全感和决策指引时,其个体的心理韧性和独立判断能力可能会退化。一旦集体场域出现问题,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雷克雅未克没有失败,它只是向我们展示了意识协同技术的另一面——它并非纯粹的福音。我们需要寻找的,不是绝对的和谐,而是动态的、包容多样性的平衡。”
南曦的报告在GCEPC内部引发了新一轮的深刻反思。冰岛政府也感受到了那些悄然滋生的不满和停滞的迹象。实验进入了一个微妙的十字路口。
是继续强化协同,追求那看似完美的和谐乌托邦,哪怕付出创造力和个体性衰退的代价?
还是主动引入“可控的噪声”,鼓励差异化和批判性思维,冒险打破那来之不易的宁静,以换取社会的活力和长期韧性?
雷克雅未克的街道依旧整洁,交通依旧流畅,市民的脸上大多带着平和的微笑。但在那微笑之下,一场关于“完美社会”定义的无声战争,正在每一个市民的心灵深处,以及冰岛政府和GCEPC的决策桌上,悄然上演。这座北极圈旁的城市,成为了全人类探索意识社会形态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活体实验室,它的每一次心跳,都牵动着整个文明的未来走向。
在雷克雅未克市中心广场,那座象征着“和谐共振”的、由动态共振晶体构成的雕塑,在午夜依然散发着柔和而同步的光芒。然而,在广场边缘的一条小巷里,那位无法再作画的艺术家,正用旧的颜料和画布,疯狂地涂抹着扭曲的、不和谐的线条,试图抓住那正在从她指缝中溜走的、痛苦的自由。城市的协同网络记录到了这一小片“不和谐”的意识波动,系统自动生成了一个温和的“情绪安抚”信号,向她弥漫过去。艺术家感到一阵莫名的平静袭来,画笔下的疯狂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茫然与空洞。乌托邦的阴影,正以最温柔的方式,吞噬着个性的棱角。
喜欢神话物理局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神话物理局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