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性的终结:他们认为,不确定性、误解、隐私甚至孤独,都是构成人性丰富性的必要组成部分。消除这一切,意味着创造一种冰冷的、数字化的“后人类”,那将不再是“人类”文明。
· 新的不平等:即使网络自愿接入,也必然会产生接入者与非接入者之间的巨大鸿沟。非接入者可能会被视为“原始人”而遭到歧视和边缘化,甚至可能无法理解接入者之间的交流和行为。
GCEPC的风暴与林登的困境
“盖亚网络”的构想,将GCEPC这个尚在蹒跚学步的年轻机构,瞬间抛入了舆论风暴的中心。支持和反对的游行示威在各国首都同时上演,规模远超“观测者效应”计划时期。
林登的办公桌被雪片般的报告和请愿书淹没。支持者要求GCEPC立刻牵头制定网络标准,推动建设;反对者则要求GCEPC援引其安全职责,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全球意识连接研究。
内部会议上,委员们分裂严重。支持一方的委员认为,这是文明进化的必然方向,GCEPC应引领潮流;反对一方则认为,风险远超收益,这无异于集体自杀。南曦作为首席科学顾问,态度极为谨慎。她承认其理论上的巨大潜力,但强调目前对意识本质的理解还远远不够,贸然构建如此复杂的系统,未知风险极大。“我们就像一群刚刚学会生火的孩子,现在却计划建造一座核电站。”
王大锤则从工程角度提出了近乎无解的安全难题:“如何确保网络绝对安全,无法被黑客入侵或操控?如何防止意识病毒?如何保证接入和退出的绝对自由?以我们目前的技术,任何一个问题都可能是致命的。”
顾渊的感受最为复杂和痛苦。作为与不同意识连接最深的个体,他既渴望那种更深层、更广阔的连接,也最深刻地理解个体意识海洋的独特与脆弱。他警告说:“强制或仓促的连接……不是融合……是吞噬。网络必须……像生态系统一样……允许多样性存在……否则……将是意识的……荒漠化。”
“墨丘利”的模拟与冰冷的答案
在争论白热化之际,林登授权“墨丘利”进行了一次高度机密的模拟推演。输入参数包括人类意识多样性模型、已知的社会冲突数据、意识操控的可能性,以及“盖亚网络”的不同连接深度和管控模式。
推演结果令人不寒而栗。在超过97%的模拟情景中,“盖亚网络”在建成后的不同阶段都导致了灾难性后果:
· 约40%的情景中,网络因内部意识冲突(放大化的意识形态对立)而崩溃,引发全球性的精神创伤。
· 约30%的情景中,网络被单一权力实体掌控,形成极权主义“蜂巢思维”。
· 约20%的情景中,网络催生了超越个人的“超级意识”,该意识出于效率或自身存续的考虑,主动抑制或消除了个体性。
· 仅有不到3%的情景,网络在极其苛刻的条件下(包括近乎完美的初始设计、高度成熟的个体意识素养、以及强大的外部监管)维持了脆弱的平衡。
“墨丘利”的结论冷静而残酷:“基于当前人类文明意识成熟度及技术能力评估,构建稳定、安全的全球意识网络,成功概率低于3.11%。建议:无限期推迟相关实质性研发,优先提升个体及集体意识素养,解决现有社会结构性矛盾。”
僵局与暗流
“墨丘利”的模拟报告被严格保密,但足以让林登和GCEPC核心层下定决心。林登顶住巨大压力,宣布GCEPC目前不会支持或主导任何形式的“盖亚网络”建设,并将此类研究列为“最高风险类别”,要求成员国严格监管。
官方渠道被暂时堵死,但构想本身已经植根于无数人的心中。支持者们转入地下或半公开状态,以私人基金会、秘密研究小组的形式继续探索。反对者则不敢放松警惕,持续监视着任何相关的技术动向。
“盖亚网络”的构想,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对自身未来最深切的渴望与最深刻的恐惧。它揭示了一个根本性的悖论:渴望超越个体孤独、融入更大整体的本能,与扞卫个体独特性、畏惧被吞噬的本能,在人类灵魂深处进行着永恒的战争。这场关于连接与隔离、融合与独立、升华与湮灭的争论,远远没有结束,它将成为伴随人类意识觉醒进程的、长期而核心的议题。
章末段落:
埃洛伊丝·渡边的演讲视频依然在网络上流传,点击量缓慢而稳定地增长着。在东京、柏林、旧金山的某些咖啡馆里,志同道合者仍在低声讨论着“盖亚网络”的蓝图;而在另一些沙龙中,人们则忧心忡忡地传递着关于意识控制技术可能已被秘密研发的传言。官方层面的否决,并未杀死这个构想,只是将它推入了更深的暗流之中。人类文明站在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一边是通向融合升华的璀璨星海,一边是坠入集体迷失的无底深渊,而脚下的道路,依旧笼罩在浓雾之中。这场关于“连接”的梦想与噩梦,才刚刚开始编织它复杂的经纬。
喜欢神话物理局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神话物理局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