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的自动化系统更是被重写了无数次。AI程序运行在专门设计的、基于量子逻辑的光脑上,排除了任何经典计算机可能存在的随机错误。每一个机械臂的动作,每一次传感器的读数,都经过亿万次模拟,确保其本身不会成为噪声源。
---
建造过程本身就是一场在寂静宇宙中上演的宏大默剧。数十艘经过伪装、抹去标识的工程船,如同工蚁般在L2点的巨大骨架周围穿梭。没有耀眼的焊接火花,没有震耳的机械轰鸣,只有离子推进器微弱的蓝光和精密机器人无声的运作。
王大锤几乎住在了“启明星”号的舰桥上,监控着每一个细节。他胡子拉碴,眼窝深陷,但眼神却越来越亮。他看着“现实之镜”从一个冰冷的骨架,逐渐填充上肌肉与神经,覆盖上闪烁着幽蓝光泽的“皮肤”。那个巨大的、核心的实验腔体被小心翼翼地吊装到位,其内部布满了由“静寂结晶”雕刻而成的、复杂到令人眩晕的波导结构。
在这个过程中,团队内部也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变化。南曦通过中微子链路,持续为王大锤提供理论支持和数据验证。顾渊则在身体状况允许时,远程提供那种独特的“意识调谐”,帮助关键部件的“生长”和校准。他们三人,以这种奇特的方式,跨越太空,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连林登,也时常在深夜独自站在基金会的观测中心,遥望L2的方向,那里,正悄然孕育着一个可能改变一切的秘密。
数月后,当最后一块外部装甲板合拢,整个“现实之镜”平台在L2点呈现出它完整形态时,所有参与“铸镜”计划的人,都通过加密频道静静地注视着它。
它并非人们想象中光华四射的镜面,而更像一个巨大的、造型优雅而抽象的暗蓝色哑光多面体,静静地悬浮在永恒的黑暗中,仿佛本身就是宇宙背景的一部分,收敛了所有光芒与波动,只在等待着那个被赋予的“意图”来唤醒。
“现实之镜,构建完成。”王大锤的声音因长时间缺乏睡眠而沙哑,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所有系统自检通过,等待实验指令。”
消息传回地球秘密指挥部,南曦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紧绷了数月的神经稍稍放松。顾渊躺在医疗椅上,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丝近乎神圣的宁静。
林登回复的指令简洁而沉重:“保持静默,等待‘火种’就位。”
平台已就绪。下一步,就是寻找能点燃这面镜子的、纯净而强大的“火种”——那些经过严格筛选和训练,能够产生高度相干意识的人类志愿者。而这项工作,同样需要在全球分裂的阴影下,秘密进行。
章末段落:
“现实之镜”的悄然建成,是人类在分裂世界中缔造的一个逆流而上的奇迹。它不仅是工程学的巅峰,更是人类将外星科技、自身意识潜能与不屈意志熔于一炉的证明。它静静地悬在月球轨道之外,如同一个沉默的问号,一个等待被填写的答案。它所承载的,已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实验的成功与否,更是文明在黑暗中,为自己点燃的一盏微弱的、却指向未来的孤灯。
喜欢神话物理局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神话物理局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