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提出了一个核心概念——“意识相干性”。类比于激光,当无数光子步调一致时,才能产生强大的相干光束。同样,只有当大量个体的意识“意图”在频率和相位上高度同步时,其效应才能超越背景噪声,被宏观仪器探测到。
“这不仅仅是让大家想同一件事,”她解释道,“而是要让他们的脑波活动、生理节律,乃至更深层的潜意识,都尽可能收敛到同一个‘共振模式’上。”
王大锤的工程团队则挑战着物理学的极限。“现实之镜”的设计要求近乎苛刻:它必须位于尽可能不受干扰的太空环境(最终选定L2拉格朗日点);整个平台需要实现近乎完美的电磁屏蔽、热力学平衡和机械隔离,以排除任何已知物理因素对核心实验设备——一个升级版的、超精密多重路径量子干涉仪——的影响。
“我们不仅要防止外面的干扰进去,”王大锤指着复杂的设计图,对他的核心工程师们说,“还要防止里面的任何效应泄露出来,直到我们完全理解它。每一个螺栓的材质,每一根光纤的走向,都可能引入无法容忍的噪声。我们是在为‘神’打造一面镜子,不能有任何瑕疵。”
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利用部分从“播撒者”残骸中理解到的材料科学原理,制造一种新型的“真空隔舱”,试图在局部创造一个时空背景尽可能“平滑”的区域,作为干涉仪的核心实验腔。
与此同时,顾渊在静默室中的连接变得更加深入,也更具风险。他不再满足于感受“播撒者”首领的意识氛围,而是尝试主动“询问”关于意识协同放大效应的问题。
这一次的连接,感觉如同潜入一片粘稠的、冰冷的深海中。他传递出关于“集体意识显能”的模糊概念。回应他的,并非直接答案,而是一段汹涌而来的、充满警示意味的“信息洪流”。
他“看到”了无数文明的剪影。有的文明在掌握意识影响现实的能力初期,因内部个体的欲望冲突,将整个星球化作了意识战争的地狱,现实结构在无数扭曲意志的拉扯下崩坏。有的文明则走向另一个极端,为了追求力量的极致效率,彻底抹杀个体性,融合成一个庞大、稳定、却失去所有创造力和进化潜力的“集体石像”。只有极少数的剪影,在个体自由与集体协调之间,找到了一条纤细而危险的平衡之路,融入了更广阔的宇宙图景。
连接结束时,顾渊剧烈地咳嗽起来,嘴角甚至渗出了一丝血迹。医疗人员迅速上前。他抓住南曦的手,眼神因看到的景象而充满惊惧。
“它们……它们把这条路称为‘大寂静过滤器’……”他喘息着说,“绝大多数文明……都倒在了门槛前……死于内部的混乱……或外部的……‘净化’……”他艰难地吞咽了一下,“它们认为……我们人类……目前的状态……是‘高噪声,低相干’……是典型的……过滤器候选者……”
这个信息让所有人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实验不再仅仅是证明理论,更仿佛是一场针对“大过滤器”的生死时速的冲刺。
---
一周后,林登的办公室。
南曦、王大锤和状态稍好的顾渊再次聚集。南曦展示了初步的实验设计方案,包括基于脑波生物反馈和共享虚拟现实环境的“心灵同步”训练协议。王大锤则展示了“现实之镜”平台的初步工程蓝图,其复杂与精密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林登仔细审阅着每一份文件,良久,他抬起头。
“可行性论证通过。”他宣布,语气中没有喜悦,只有沉重的责任,“基金会将动用一切资源,推动‘现实之镜’平台的秘密建设。同时,南曦博士,请开始着手准备‘心灵同步’协议的小规模测试和志愿者筛选标准。王先生,工程方面就交给你了,需要任何资源,直接向我汇报。”
他按下通讯器,对秘书说道:“安排一下,我需要与联合国秘书长,以及几个常任理事国代表,进行一次最高级别的秘密会议。”
他看向眼前的三人,目光复杂。“我们已经扳动了道岔,列车开始加速。接下来,我们要确保它行驶在正确的轨道上,而不是冲向悬崖。”
章末段落:
“观测者效应”计划,这个源于数据启示的疯狂构想,终于从理论的胚胎,迈入了现实的孕育阶段。在基金会冰冷的走廊和高度保密的实验室里,一股改变世界的力量正在悄然汇聚。南曦沉浸在优化同步协议的细节中,王大锤的团队开始将蓝图转化为现实中的金属与晶体,而顾渊则在病床上,反复回味着那些文明覆灭的碎片记忆,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忧虑与期盼。
而在那间纯白的静默室里,“播撒者”首领表面的磷光波动变得更加频繁而复杂,仿佛在默默计算着这个被它视为“噪声”的文明,即将做出的、决定命运的第一次集体尝试。
喜欢神话物理局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神话物理局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