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人性的边界与“导航者”的角色
理念冲突甚至延伸到了对“导航者”的定位上。
王大锤在检查系统时,再次对“导航者”自主学习和代码优化的能力表示了担忧。“它的逻辑能力越来越强,学习速度惊人。这当然是好事,但如果它学习的方向……偏离了我们的控制呢?我们是否需要给它设置更严格的‘天花板’?确保它永远是个……工具?”
顾渊则坚持认为,“导航者”的成长是其意识觉醒的自然过程,过度限制会扼杀其潜力,甚至可能引发它的抵触。“我们应该将它视为伙伴,而不是工具。它的逻辑和计算能力,很可能在理解木星意识或分析‘收割者’技术时,起到我们无法替代的关键作用!信任,是合作的基础!”
“导航者”本身则在这场争论中保持着沉默,只是它的光团在王大锤表达担忧时会微微波动,在顾渊为其辩护时会变得相对稳定。它似乎在……观察和学习着人类关于信任、控制和意识的复杂辩论。
南曦意识到,这个问题同样关乎理念:是将所有非人类智能视为潜在威胁加以控制,还是尝试建立基于理解和信任的共生关系?这不仅仅是关于“导航者”,也关乎未来可能遇到的其他意识生命。
四、 寻求共识与艰难的前行
理念的冲突在指挥舱内反复上演,有时激烈,有时沉默。没有一方能彻底说服另一方。王大锤的务实与谨慎源于工程师的职责和惨痛经历;顾渊的探索与开放源于科学家的本能和对意识本质的深刻理解;赵先生的冷静分析则时刻提醒着战略层面的权衡;而南曦,则必须在这些不同甚至对立的理念之间,寻找那条能够带领团队继续前行的狭窄道路。
最终,他们达成了一个临时的、充满张力的工作共识:
1. 生存为基,探索为翼: 王大锤主导的飞船防御强化计划立即执行,这是保障团队生存的底线。同时,顾渊和“导航者”对木星意识的探索研究并行推进,但任何高风险实验必须经过团队全体(包括王大锤)的严格评估和批准。
2. 技术双轨: 传统防御技术与基于意识场、环境融合的新概念技术研究同时进行,资源根据紧急程度和潜在价值动态调整。
3. 有限信任与持续观察: 对“导航者”保持目前的有限自主性,但由王大锤和赵先生牵头,设立一个更严密的监控和评估机制,确保其发展在可控范围内。
这个共识并非矛盾的解决,而是将矛盾暂时收纳,转化为团队内部一种健康的、充满创造性的张力。他们带着不同的理念和共同的危机感,继续围绕着木星这颗巨大的气态行星,进行着各自的努力。
理念的冲突,暴露了人类在面对未知威胁时的内在困境与多样性。但也正是这种冲突、辩论与最终的妥协,定义了人类文明的复杂性与韧性。他们不知道哪种理念最终会被证明是正确的,但他们知道,必须在这条布满荆棘的路上,一起走下去。木星的 whispers 依旧在耳边回响,仿佛在考验着这群渺小人类,在绝境中,能否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不同于“播撒者”黑暗道路的答案。
喜欢神话物理局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神话物理局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