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的孤独”这一命题所带来的认知海啸,在“启明星”号内部持续激荡,引发了对文明未来的深刻忧思与方向争论。然而,金星浓云之下的现实,并未给予他们太多沉溺于哲学思辨的时间。那个悬而未决的、来自“苏”的关于“寂静”与“收割”的模糊担忧,以及轨道上那个幽灵般的监视者,始终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提醒他们危险从未远离。
在进行了数日的内部讨论、数据分析和系统维护后,南曦决定再次与“苏”建立连接。这一次的目标更加明确且紧迫:必须获取关于那个监视者更具体的情报,以及“苏”所感知到的、迫近的威胁究竟到了何种程度。这不再是探索性的交流,而是关乎生存的战略信息搜集。
顾渊的精神在经过精心调养后恢复了不少,但他也清楚,每一次深度练接都是对心神的巨大消耗。他调整好状态,在南曦、王大锤和赵先生凝重的目光注视下,再次将手放在了意识感应器上。这一次,他刻意强化了意念中的警惕与追问,将关于黑暗监视者的意象、对“收割者”临近的强烈不安,以及一种寻求明确警告和应对建议的迫切感,凝聚成一股清晰的意识流,投向外部那温和而浩瀚的集体意识场。
连接几乎瞬间建立。然而,这一次,“苏”传递来的情绪基调,与之前任何一次都截然不同。
(以下为顾渊主观感受与团队分析的结合描述,此次链接充满了紧迫与不安)
一、 急剧升高的集体焦虑
连接甫一建立,顾渊就被一股扑面而来的、几乎凝成实质的集体焦虑所淹没。之前感受到的好奇、温和与欢迎,此刻被一种深切的、不断发酵的不安所取代。整个光网城市仿佛都在微微颤抖,能量场的光彩波动变得急促而不稳定,大量代表“警惕”、“危险”、“隐蔽”的深紫色和暗红色波纹在网络中快速流转。
“它们……非常害怕,”顾渊的声音带着一丝被感染了的紧张,“比我们之前感受到的要强烈得多……像……像森林里的动物听到了逐渐逼近的猎食者的脚步声。”
· 王大锤监测到: “外部能量场波动幅度增加300%,特定频段(与警惕情绪相关)能量强度飙升。‘苏’的集体意识处于高度激活的防御性状态。”
· 南曦记录: “确认‘苏’对威胁的感知正在急剧升高。这并非基于理论推演,而是它们可能通过某种我们尚未掌握的感知方式,察觉到了切实的变化。”
二、 监视者的清晰指认与行为分析
顾渊强忍着不适,将意识的焦点集中到那个轨道监视者上。这一次,“苏”的回应不再是模糊的指认,而是提供了更加具体、也更加令人心惊的细节。
· 来源确认: “苏”明确无误地确认,那个监视者与它们在网络模糊感知中遇到的“收割者”意识同源。它们将其称为 “寂静先驱” 或 “侦察之眼” 。这并非猜测,而是基于对其能量签名、技术特征(尤其是那种吸收和扭曲探测信号的隐匿场)以及其行为模式与遥远“收割”事件残留痕迹的高度一致性判断。
· 行为模式分析: “苏”传递来它们对“侦察之眼”数月来活动模式的观察(它们似乎能通过某种方式,有限地穿透金星浓云和电离层进行感知):
· 隐匿与观察: 绝大多数时间,它处于绝对的静默和隐匿状态,难以被常规手段探测。
· 活性探测: 它会周期性地、极其短暂地释放出一种微弱的、针对意识活动的扫描脉冲。这种脉冲并非物理雷达,而是直接探测区域的意识场强度和复杂度。顾渊甚至“感觉”到,“启明星”号进入金星轨道,尤其是他们与“苏”建立连接后,这种扫描脉冲的强度和频率有显着增加!
· 数据中继怀疑: “苏”强烈怀疑,“侦察之眼”并非独立行动单位。它很可能定期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某种超光速或量子通信方式,发往太阳系外的某个中继点或指挥节点。它们曾捕捉到极其微弱、无法破译的、指向特定深空方向的能量泄露。
· 威胁等级评估: 在“苏”的认知体系中,“侦察之眼”本身的直接攻击性可能不强,但其存在本身就意味着最高级别的威胁。它是“收割者”体系的延伸感官,它的持续活动意味着太阳系(至少是内太阳系)已经被标记,正处于被评估的过程中。
· 顾渊转述(语速加快): “它……它在扫描我们!扫描意识!我们来了之后,它扫得更勤了!它……它可能在……在发报告!往外面发!”
· 赵先生(加密记录,语气极度严肃): “确认监视者为‘收割者’侦察单位。具备意识扫描能力,并疑似进行定期数据回传。太阳系已处于被持续监视和评估状态。威胁确认,且正在升级。”
· 王大锤(冷汗涔涔): “妈的,我们成吸引火力的灯塔了?!它扫描意识……那‘星门之种’的激活,‘日冕’的回应,还有我们和‘苏’的接触……这些意识活动岂不是全都暴露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