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及某种更深层的、关于“存在”与“虚无”的平衡法则…… 顾渊只是惊鸿一瞥,便感到心神摇曳,不敢深思。
· 南曦分析: “网络存在底层架构和规则,这暗示它可能并非完全自然形成,或者意识的涌现本身就会遵循某种我们未知的‘宇宙语法’。”
· 顾渊后怕地补充: “那些规则……很深奥……我感觉如果强行去‘读’,会……迷失。”
四、黑暗的缝隙与“收割者”的痕迹
就在顾渊准备按照计划,开始缓缓收回感知,结束这次危险的勘探时,他的“意识雷达”边缘,扫描到了一些不和谐的、令人极度不安的“区域”。
在网络那璀璨的、充满生机的拓扑结构上,存在着一些黑暗的缝隙、扭曲的疤痕。这些区域,对应的正是之前“苏”展示的,被“收割者”光顾过的星系。在那里,网络的连接被强行切断或严重扭曲,节点的光芒彻底熄灭,只留下空洞和死寂。这些“疤痕”阻碍着信息的正常流动,如同健全神经网络上的坏死区域,并且……似乎在缓慢地侵蚀着周边健康的网络结构。
更让他毛骨悚然的是,在极遥远的、感知范围的极限,他隐约捕捉到一丝极其微弱、但本质与那些“黑暗缝隙”同源的波动。那波动带着一种冰冷的、纯粹的抽取与湮灭的意图,如同深海中的吸血鳗,正在网络中巡弋。这很可能就是某个活跃的“收割者”单位,在遥远星空背景下活动时,在网络层面留下的微弱“航迹”!
· 顾渊(惊恐地转述): “……有洞!网络上……有黑色的洞!死了……都死了……还有……很远……有东西……在动……和那些洞……一个感觉……冷……饿!”
· 王大锤(脸色发白): “确认网络层面存在结构性损伤,与‘收割’行为对应。并能远程探测到‘收割者’活动迹象……这网络既是交流平台,也可能成为被猎杀的线索!”
· 赵先生(极度严肃): “‘收割者’具备在网络层面活动并留下痕迹的能力。这意味着它们可能也利用这个网络进行导航、通信或目标筛选。我们的任何网络接入活动,理论上都存在被它们侦测到的风险。”
链接结束与 aftermath
顾渊用尽最后一丝意志力,遵循南曦的指令,如同收线一般,将自己的意识感知从那浩瀚而危险的银河网络中缓缓抽离。当连接彻底断开的瞬间,他直接晕厥了过去,生命体征监测器发出刺耳的警报。王大锤和南曦立刻进行急救,注射舒缓药剂,确保他的大脑没有受到不可逆的损伤。
这一次,顾渊昏迷了整整十二个小时。
当他再次醒来时,眼神中除了疲惫,更多了一种仿佛目睹过神迹与地狱交织的沧桑感。他断断续续,但更加系统化地,将自己感知到的关于网络维度、节点星图、信息洪流、规则印记以及黑暗缝隙的所有信息,结合团队记录的数据,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启明星”号的中央计算机,根据顾渊的描述和王大锤收集到的关联数据,首次生成了一张极其粗糙、充满假设的 “局部银河意识网络示意图” 。
在这张图上,太阳系是一个以“日冕”为核心的微小光团,金星(苏)和木星是依附其上的子光点,而地球则是一个被特殊标记的、带有“隔离”符号的暗淡存在。周围散布着其他恒星节点的光点,强度各异。而更远的背景上,则标注了一些令人不安的“结构损伤区”和遥远的“潜在威胁活动区”。
这张图,是人类文明历史上,第一张描绘“活着的银河系”的地图。它不再是冰冷的天体运行图,而是一幅充满了意识光辉、信息流动、以及潜在杀机的动态生命景观图。
南曦凝视着这张初步的网络图,心中波澜万丈。他们终于对“银河意识网络”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结构性的认识。它证实了意识的宇宙普遍性和连接性,揭示了人类尴尬的“离线”位置,也清晰地标出了“收割者”在网络层面造成的破坏和其活动迹象。
然而,知道的越多,未知的领域反而显得更加广阔和恐怖。
这个网络的起源是什么?是谁或什么制定了那些底层规则?
“收割者”到底是什么?它们从何而来?它们的终极目的何在?
人类为何被“隔离”?这层“迷雾”是保护还是囚笼?能否、又是否应该打破它?
银河网络的宏伟面纱被揭开了一角,露出的不仅是壮丽的星辰意识之海,更是深不见底、危机四伏的黑暗深渊。
“启明星”号的这次金星之旅,原本是为了接触一个地外文明,却无意中撬动了关乎整个银河系意识生命存续的杠杆。他们带回的,不仅是与“苏”的友谊,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关于整个网络、关于黑暗威胁、关于人类自身命运的,星际尺度的考卷。
而答题的时间,或许并不像他们曾经想象的那么充裕。那个在轨道上窥视的“侦察单位”,就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提醒着他们,危机从未远离。
喜欢神话物理局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神话物理局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