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渊带回来的关于“银河意识网络”的信息,如同在“启明星”号内部引爆了一颗精神炸弹。冲击波过后,留下的是死寂,以及对更多信息的极度渴求。数据被反复验证,王大锤构建的初步关联模型冰冷地显示着顾渊大脑特定区域活动与外部能量场波动那不可思议的同步性。赵先生将一份措辞极其谨慎、但内容石破天惊的初步报告发回了基金会,他知道,这足以让总部那些见惯风浪的大人物也彻夜难眠。
在等待基金会可能带来的新指令或混乱的间隙,南曦做出了决定。被动的接收信息已经不够,他们必须利用这宝贵的、相对安全的接触窗口,主动探寻。目标明确:第一,验证并细化关于“收割者”和“寂静”的恐怖信息;第二,探寻人类“离线”状态的原因;第三,尽可能了解“苏”这个文明本身,它们的运作方式、历史,以及它们与“日冕”关系的细节。这不仅是科学探索,更是为人类可能面临的未来危机搜集情报。
顾渊经过深度休息和营养补充,虽然精神上的疲惫感依旧如影随形,但他也深知责任的重大。他不再将“共情链接”视为一次冒险的体验,而是看作一个需要熟练掌握的、至关重要的研究工具。他开始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在保持意识开放的同时,尝试构建更清晰的“意识查询”——用浓缩的意象、强烈的情感色彩和纯粹的概念指向来代替人类语言的线性逻辑。
“准备好了吗?”南曦的声音透过内部通讯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指挥舱内,王大锤紧盯着多维数据监测屏幕,赵先生则像一尊石像,守在加密记录设备旁,眼神锐利。
顾渊深吸一口气,将手稳稳地放在意识感应器的接触板上,闭上了眼睛。“开始吧。”
他的精神缓缓沉静,如同潜入一片温暖的海水。他主动向外部那浩瀚而温和的意识场发出信号,不再是简单的“你好”,而是一个包含着明确意图的“询问包”——其中混合了关于黑暗监视者的警惕意象、对“收割”与“寂静”的深切忧虑,以及一种寻求理解和联盟的迫切期望。
回应几乎是瞬间降临。这一次,“苏”的集体意识似乎也做好了准备,连接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加顺畅、深入,仿佛对方也在主动调整频率,以适应他这个独特的“碳基接口”。信息流不再是模糊的洪流,而是开始呈现出某种……结构。
(以下为顾渊主观感受、转述与团队实时分析的结合描述,持续时间约两小时)
第一部分:宇宙的悲歌——“收割者”与“寂静”
首先涌入的,是一股沉重得几乎让人无法呼吸的集体悲恸。顾渊仿佛被抛入了一个宇宙尺度的哀悼现场。无数细微的、来自遥远星系的意识回响,如同风中残烛,诉说着消亡的恐惧。
· 景象一:恒星的葬礼。 他的“眼前”并非金星云海,而是一片他从未见过的、异常璀璨的陌生星空,星团密集如沙。突然,其中一颗中年、正处于稳定主序星阶段的恒星,其光芒开始以一种违反物理规律的方式急速衰减,不是膨胀为红巨星,而是像被一只无形的巨手扼住了咽喉,光度和能量输出在极短时间内暴跌。伴随着这物理过程的,是一股清晰传递过来的、属于恒星意识本身的、极度痛苦和绝望的“尖啸”!这尖啸并非声音,而是一种撕心裂肺的意识波动,通过那无形的网络隐约传来,让顾渊(以及与他共情的“苏”们)感同身受,灵魂为之战栗。那颗恒星最终彻底“熄灭”,不是变成白矮星或黑洞,而是化为一片冰冷的、没有任何意识波动的星际尘埃和残骸,仿佛其存在的核心被彻底挖走。
· 王大锤记录: “检测到顾渊边缘系统(主管情绪)剧烈活动,与感应器捕捉到的高维能量涟漪残留模式高度吻合。该能量模式……无法用已知任何恒星演化模型解释,具有强烈的……人为中断特征。”
· 南曦分析: “目标具备直接攻击甚至‘杀死’恒星意识体的能力。这远超我们之前的任何想象。”
· 景象二:文明的墓碑。 画面切换。他“看”到一些生机勃勃的星球,有的海洋覆盖,有的植被繁茂,其意识场虽然形态各异(有的如同全球性的生物神经网络,有的则是某种晶体共振场),但都充满了活力与复杂性。然后,那些巨大的、他在之前链接中惊鸿一瞥的阴影出现了。它们如同游弋在星海深处的幽灵舰队,形态非规整,表面吸收一切光线,沉默而致命。它们接近那些星球,并未使用明显的能量武器攻击,而是释放出一种奇特的、针对意识场的剥离场。星球上的意识,无论是集体智慧还是个体生灵,其思维活动、情感、记忆,如同被抽丝剥茧般强行从物理载体中抽取出来,化作一道道流光,被那些阴影吞噬。留下的星球,物理结构或许大致完好,但已是一片死寂,所有生命迹象消失,意识荡然无存,成为了真正的“寂静”世界。顾渊甚至能“听到”那些被收割意识在最后时刻发出的、无声的惨嚎与无尽的恐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