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熵减基金会”的婉拒信发出后,工坊内弥漫着一种奇特的混合情绪——既有做出艰难决定后的释然,也有对那笔天文数字资助本能的不舍,更有一种被无形力量注视着的、挥之不去的紧迫感。那封措辞谨慎的回信,如同一道薄薄的屏障,暂时隔开了那个神秘的庞然大物,但每个人都清楚,这屏障脆弱得不堪一击。
然而,命运的戏剧性往往超乎想象。就在他们发出回信的不到二十四小时,众筹平台的邮件提示音再次响起,发件人赫然又是“重大项目组”。
南曦的心猛地一沉,与顾渊和王大锤交换了一个警惕的眼神。难道对方不死心,要施加压力?
她深吸一口气,点开邮件。内容却出乎他们的意料。
邮件首先礼貌地确认收到了他们的回信,并对他们“严谨和负责任的研究态度”表示赞赏。紧接着,笔锋一转:
“……尽管您团队决定暂不接受基金会的大规模资助,但熵减基金会依然坚信‘回响计划’的价值与潜力。为表达支持,并帮助项目克服初创期的困难,基金会决定,以匿名捐赠的形式,通过本平台向贵项目捐赠五十万美元,恰好满足您设定的初始众筹目标。”
“此笔捐赠为无条件赠予,不附加任何优先权、审核权或其他形式的约束。基金会仅希望以此微薄之力,助力诸位迈出探索的第一步。”
“捐赠款项将随本邮件发送后,直接注入您的项目账户。请注意查收。”
“再次祝愿‘回响计划’取得丰硕成果。”
“此致,”
“众筹平台 重大项目组”
邮件末尾,依旧是官方的落款。
工坊内陷入了比之前得知巨额资助时更深的、近乎诡异的寂静。
五十万美元。无条件。匿名捐赠。
这三个词组合在一起,带来的不是喜悦,而是一种毛骨悚然的寒意。
“他……他们这是什么意思?”王大锤第一个叫出声,声音里充满了难以置信和困惑,“不要他们的大钱,他们就硬塞给我们小钱?还他妈是无条件的?这……这基金会是搞慈善搞上瘾了?还是钱多到没地方花?”
南曦怔怔地看着屏幕上的数字,那曾经是他们梦寐以求、苦苦挣扎的目标金额,此刻却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她心惊肉跳。她下意识地刷新了一下众筹项目页面——原本停留在六万多美元的进度条,瞬间被填满,达到了百分之百!项目状态变成了“已成功”!支持者列表里,多了一个匿名的、没有任何信息的头像,捐赠金额正是五十万整。
目标达成了。以一种他们完全未曾预料的方式,以一种让他们脊背发凉的方式。
顾渊的脸色阴沉得可怕。他走到显示器前,死死盯着那条被填满的进度条和那个匿名捐赠者的标识,仿佛要从中看出隐藏的密码。
“这不是慈善,大锤。”顾渊的声音低沉而冰冷,带着一种洞悉阴谋的锐利,“这是一种更高级、更难以拒绝的……捆绑。”
他转过身,目光如炬地看着南曦和王大锤:“想想看,我们刚刚婉拒了五千万,理由是需要时间积累成果,避免辜负期望。然后,他们立刻‘无条件’地给了我们五十万,恰好是我们公开声称需要的、最低限度的启动资金。这意味着什么?”
南曦瞬间明白了顾渊的意思,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这意味着……他们不接受‘不’。他们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们,他们有能力随时满足我们的‘最低需求’,让我们无法再以‘资金不足’为由拒绝他们的关注和……潜在的介入。”
“没错!”顾渊重重地点头,“这是一种姿态,一种宣告。宣告我们始终在他们的视野之内,宣告我们的‘独立探索’依然在他们的‘支持’(或者说监控)之下。这五十万,是一根更加纤细、也更加难以挣脱的线。它不像五千万那样带着明显的控制条款,但它所传递的信息同样清晰:我们注意到了你们,我们‘帮助’了你们,那么,当你们未来取得成果时,我们自然拥有某种‘道义上’的优先权,或者至少,是过问的理由。”
王大锤倒吸一口凉气:“我靠!这么阴险?那……那我们现在怎么办?把这五十万退回去?”
“退?”顾渊嘴角泛起一丝冷笑,“怎么退?捐赠是匿名的,通过平台完成。我们甚至没有直接拒绝的对象。如果我们强行通过平台操作退款,且不说流程复杂,这本身就会成为一个事件,可能引来更多不必要的关注和猜测。而且……”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无奈的嘲讽:“而且,众筹成功了。我们之前对那么多支持者承诺的计划,现在有了实现的资金基础。如果我们此刻因为资金来源‘可疑’而放弃,如何向那些真心实意支持我们的小额捐款者解释?这会严重损害我们的公信力,甚至可能被解读为我们团队内部出现了问题,或者项目本身就是一个骗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