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会谈结束后的工坊,陷入了一种比之前资金困境时更深沉、更复杂的静默。那扇刚刚被“熵减基金会”撬开一道缝隙的大门,背后透出的并非只有金光,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冰冷的寒意。赵先生那完美无瑕的笑容和滴水不漏的措辞,像一层精心涂抹的油彩,试图掩盖某种更深层的东西。
王大锤是第一个从那种被巨额资金砸懵的状态中稍微清醒过来的。他烦躁地抓着他那短短的板寸头,在法拉第笼前来回踱步,金属鞋底与水泥地面摩擦出刺啦的声响。
“妈的,五千万!美金!那姓赵的轻飘飘一句话,就是他妈的五千万!”他猛地停下,看向顾渊和南曦,眼神里交织着渴望与挣扎,“有了这笔钱,咱们能造出比这破笼子先进一百倍的实验室!能买下世界上最好的传感器!能租用卫星信道直接监测!还能他妈的去南极、去深海、去任何我们想去的地方找线索!这……这诱惑也太大了!”
南曦坐在电脑前,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划动着。她的内心同样在天人交战。作为项目的发起者和信号的发现者,她比任何人都更渴望能够毫无顾忌地深入探索。众筹的缓慢和不确定性,像一根细细的绳索,束缚着他们前进的脚步。而“熵减基金会”提供的,则是一架可以瞬间挣脱引力、直冲云霄的火箭。但顾渊的警告言犹在耳,赵先生那看似坦诚却始终隔着一层的态度,也让她无法完全安心。
“王大锤,你只看到了钱。”顾渊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冷静得像一块投入沸水的冰,“你没看到钱后面那根看不见的线。非限制性资助?优先知情权和发布审核权?这些条款本身就是最精巧的限制和控制。”
他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在之前的工作假设旁边,划出了一个区域,写下了“熵减基金会”几个字,然后在周围打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我们来梳理一下疑点。”顾渊的笔尖敲击着白板,发出笃笃的声响,每一下都像是敲在另外两人的心弦上。
“第一,动机不明。一个拥有如此雄厚财力的基金会,为何会对我们这样一个刚刚起步、在主流学界看来甚至有些‘荒唐’的项目,投入如此巨大的、近乎不计成本的资源?赵先生所谓的‘欣赏我们的视野’和‘认可基础重要性’,听起来更像是标准化的说辞,而非真正的理由。”
“第二,信息不对称。他显然知道一些我们未曾公开,甚至是我们自己都还在摸索的东西。‘信息同构’这个词,他运用得过于自然和精准了。这暗示着,他们可能拥有独立的信息来源,对我们研究的核心——那个宇宙信号,以及其与神话的潜在关联——并非一无所知。他们是在确认,还是在……招募?”
“第三,背景模糊。我试图回忆关于这个基金会的更多信息,但非常困难。只知道它极其低调,很少在公开场合活动,资助的项目也大多带有强烈的边缘性和争议性,而且很多项目……似乎都没有了下文,相关的研究者后来也大多销声匿迹。”顾渊的眉头紧锁,“是研究失败了?还是……达成了某种‘默契’的静默?”
他每说一点,南曦和王大锤的脸色就凝重一分。这些疑点像一块块冰冷的石头,堆积起来,逐渐压过了对资金的渴望。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顾渊的笔在白板上那个问号上重重地点了一下,“他们的名字——‘熵减基金会’。这不仅仅是一个名字,这是一个宣言,一个终极目标。对抗宇宙的热寂趋势,逆转时间的箭头,建立永恒的秩序……这背后所蕴含的技术野心和哲学理念,已经远远超出了常规科学基金的范畴。他们所追求的,可能不仅仅是支持几个前沿项目,而是在布局一个……我们无法想象的宏大计划。而我们,很可能只是这个计划中,一颗恰好出现在合适位置的、小小的棋子。”
工坊内落针可闻。只有王大锤粗重的呼吸声和服务器散热风扇的嘶鸣。顾渊的分析,像一把手术刀,剥开了“熵减基金会”那光鲜亮丽的外衣,露出了其下可能存在的、复杂而危险的内部结构。
“老顾,照你这么说,这钱咱们是绝对不能要了?”王大锤的声音带着不甘和一丝后怕。
“不是绝对不能要,而是不能以失去自主权和陷入未知风险为代价去要。”顾渊纠正道,“我们需要更谨慎地评估。这笔资助的诱惑力是巨大的,它确实能解决我们眼前几乎所有的问题。但我们必须想清楚,接受了这笔钱,我们可能会面临什么?”
他看向南曦:“南曦,你是信号的发现者,你的直觉很重要。”
南曦深吸一口气,整理着纷乱的思绪。她回想起赵先生那双看似平和、却深不见底的眼睛,回想起他提到“优先知情权”时那种不容置疑的语气。
“我感觉……很不舒服。”南曦坦诚地说,眉头微蹙,“不是因为他态度不好,恰恰相反,他太好了,好得让人不安。就像……就像你明知道面前是一桌精心烹制的盛宴,却总怀疑里面是否下了毒。他给予的越多,我越觉得我们将来需要付出的代价可能就越大。而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