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份坚持与努力,最终赢得了掌声和荣誉。
刘小军紧紧握着筷子,牙咬得发酸,替屏幕里的人暗暗加油。
胸腔里仿佛有滚水翻腾。
这些日子藏在心底的火苗,终于被许三多点燃了。
我也要当兵!
也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活得像个样!
十七年来第一次,他听到心里有个声音在呐喊。
人生突然有了方向——我要去当兵!
刘小军热血沸腾,连电视剧都不看了,跑回工棚翻出存放多年的铁皮盒。
里面五百多块钱,是他一点一点省下来的全部积蓄。
现在他要回家,要去报名参军。
夜班火车载着归心似箭的人轰隆前行。
两年没回过家,自从离开后就没再踏进过村口。
天快亮时,他站在熟悉的黄土路旁,忽然愣住了:到底怎么才能当上兵?
刘小军不清楚,但想起电视剧里的村长形象,他立刻跑到村长家,问怎么参军,想入伍。
村长告诉他,每年有两次**,分别在春天和秋天。
当时是九月,正是**的时候,村里正好还有名额,就把他算进去了。
九月底,刘小军坐上了去往部队的车,戴上了大红花,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
他笑着露出洁白的牙齿,迈出了人生新的一步。
随着《士兵突击》的热播,连部队的宣传海报上也印上了许三多的形象。
八一电影制片厂因积极宣传军队正面形象,受到部队领导表扬。
江浙电视台也收获颇丰。
首先就是广告收入,当《士兵突击》平均收视率达到5%时,他们就开始与合作的各大赞助商重新商定广告价格。
2006年时,娱乐内容远不如后来丰富,网络还没普及,大众娱乐选择有限,看电视是许多人日常的主要消遣。
因此,那个年代的电视剧收视率普遍高于后来。
即便如此,5%的平均收视率依然足以称得上是年度热门剧集。
江浙电视台将《士兵突击》播出期间的广告时段按不同时间段划分,最低价格翻了一倍。
尽管如此,广告商们仍争先恐后地抢购。
商人最看重价值,对火爆的产品总是趋之若鹜。
最终,江浙电视台不得不增加三组共计一分钟的广告时间。
虽然这种做法影响了观众体验,但为了盈利,也只能这样做了。
孙祺得知电视台的广告收益后,也很羡慕,但这笔钱与他无关。
没办法,无论哪个年代,真正能赚大钱的,都是掌握渠道和平台的人。
不过,作为这部剧的最大投资方,孙祺的收益也非常可观,几个月的心血没有白费。
周彤梅主任如今意气风发。
《士兵突击》不仅给台里带来巨大收益,也给她个人带来了诸多好处。
她证明了自己的眼光和能力,得到台领导一致赞扬,这还只是表面,背后的益处更是难以言说。
周彤梅作为一名年轻女性,能担任知名卫星电视台的购片主任,自然有她的本事。
如今,她正积极拉拢杨帆和孙祺。
《士兵突击》全剧共30集,每天播两集,短短半个月第一轮播放即将结束,马上迎来大结局。
整部剧平均收视率达到8.8%,极有可能突破9%。
这已不仅是年度热门,更成为时代经典,注定在龙啯电视剧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根据此前与孙祺工作室签订的对赌协议,当平均收视率超过1%后,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单集价格就上涨10万元。
周彤梅在感叹孙祺和杨帆大胆赌约成功的同时,也决定不再拖延,主动示好,直接按9%收视率的价格提前结算。
《士兵突击》大结局播出当天,孙祺收到了江浙电视台发来的结算单。
虽然款项尚未到账,但转账流程只需一两天。
按照协议,9%的收视率对应单集90万元,30集首轮收入为2700万元,加上播出前江浙台支付的30万元安慰金,总收益为2730万元。
首轮播放便收回全部投资成本,并实现一倍以上的盈利。
《士兵突击》总投资1100万元,孙祺工作室出资500万元,占股45%,因此首轮收益为1228万元。
这笔收入还需缴税。
孙祺工作室属于小微企业,所得税率为20%,因符合大学生创业政策,享受5%减免,实际缴纳15%。
此外还需支付9%的增值税和6%的版权税,综合税率约为30%,最终净收入为860万元。
这只是首轮收益,后续还有第二、三轮播放收入。
对于《士兵突击》这样现象级的作品,后续播放才是利润的主要来源。
九月中旬,杨帆返回帝都,同时江浙电视台的购片款也打到了孙祺工作室账户。
孙祺委托专业财税公司处理税务后便不再过问。
当晚,孙祺邀请杨帆、康宏磊小聚,俞飞鸿也前来赴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