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仅彻底改变了龙啯电影的历史面貌,更实现了龙啯电影数十年来的愿望,推动龙啯电影与世界接轨,完成了老一辈电影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梦想。
他们的崛起代表着龙啯电影的未来与希望。
正是他们让龙啯电影走向世界、走向市场,开创了全新的艺术风格。
然而随着龙啯国力迅速提升,国民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增强后,对第五代导演也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
有人认为那些获奖影片展现的是西方视角下的龙啯,与真实的龙啯现状存在巨大差距。
批评者指出,这些作品更多是为了迎合西方中心主义——外国人眼中的“东方”,其实是基于西方偏见构建的、带有贬低和猎奇心理的形象,并非真正的龙啯。
后来发生的某美院“眯眯眼”事件,以及《战狼》出海引发的争议,本质上都是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碰撞。
孙祺对此没有明确表态,他认为这些现象既是特定历史阶段的局限,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就像电影从无声到有声、从单一镜头到剪辑技术、从使用替身到特效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技术的进步。
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思想观念。
比如在2006年的当下,拍摄一部关于龙啯登陆火星的科幻大片,很容易引起观众质疑。
即便属于科幻题材,如果太过脱离现实,也难以引起共鸣。
当然,优秀的影视作品能够超越时代的限制,但这样的经典作品毕竟少之又少。
电影作为大众艺术,终究要面向广大观众。
孙祺觉得今天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白了“想观众所想,拍观众所思”这个道理。
薛小璐回到片场通知剧组已准备完毕,拍摄继续进行。
目前整体进度良好,男女主角的主要戏份基本完成,只剩下一场雨戏和海边外景尚未拍摄。
孙祺和薛小璐商量后决定等自然下雨再拍雨戏,时间还很充足。
海边的戏份比较简单,打算最后拍摄,也方便剧组休息调整。
目前主要拍摄配角戏,包括老师和主角与同学之间的互动。
片中老师角色都由北影教师客串,形象真实:脾气暴躁的数学老师、唠叨的语文老师、时尚的英语老师。
台词设计也很用心:“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别急着下课,再讲一分钟”“体育老师请假,这节改上我的课”“现在不努力,将来会后悔”这些台词都是那个年代老师的经典语录。
在拍主角和同学互动的戏时,有一个场景是孙祺被几个男生抬起来跨坐在树干上摩擦。
刘一非在一旁看着,第一次看到这种场面,忍不住捂嘴偷笑,眼角弯起,肩膀微颤,藏不住笑意。
这个姿势让孙祺一度想删掉,但考虑到这是很多男生的共同经历,最终还是保留了。
拍完后,孙祺走路都有点不便,暗自抱怨大家太认真。
当天晚上,杨帆特意来到剧组,和孙祺讨论《士兵突击》的事情。
五月底临近,《士兵突击》经过近一个月的剪辑,初步完成,现在正在做配音和字幕。
这部片子结构简单,全程围绕许三多的成长展开,团队专业高效,剪辑速度很快。
成片之后,就要进入销售阶段。
杨帆今天找孙祺,就是商量卖剧的事。
“华艺那边的宣传方案已经定了,但几乎等于没做,只买了几篇通告,在娱乐报刊和杂志上简单提了一下。”
“华艺看来是真的不重视这部剧。”
“现在大家注意力都在冯导那部史诗级战争大片上,谁还有空关注这个。”
“那凡哥,华艺打算怎么卖这部剧?会卖给哪家电视台?”
“他们没说具体,不过我猜央视肯定没戏,最多是往各省卫视推销一下,看看价格,如果不行,可能就放到地方台播了。”
孙祺默默点头。
不对,他记得华艺第一轮是亏本卖的,要是就这么被华艺直接卖掉,他不是白忙活了吗?
“凡哥,华艺不会真亏本甩卖吧?”
杨帆想了想。
别说,还真有可能。
“有可能,之前我们估计这部剧卖不上价,这个判断没错。
但华艺为了回本,可能会直接甩卖。”
“对了,我也是投资人之一,如果我不同意,能阻止他们吗?”
“别开玩笑,你只是个小投资方,肯定不行,除非……”
两人对视一眼,异口同声:
“八一厂,康宏磊。”
孙祺在《士兵突击》里的投资不到10%,提反对意见根本没用,华艺压根不会理他。
但如果八一厂和导演康宏磊一起反对,华艺想甩卖就难了。
关键在康宏磊。
八一厂的目的不是赚钱,而是宣传军旅文化,更多是出于政治目的。
而八一厂的投资是康宏磊拉来的,也就是说,只要康宏磊和孙祺站在一边,这事就有希望。
“明白了,我去跟老康谈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