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2月25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一年一度的信贷年终决算会议如期而至。对于我来说,这次会议已经不再陌生,毕竟我已经参加过多次这样的会议了。
支行的领导们我都比较熟悉了,他们的面孔和名字我都能轻松叫出。而基层的信贷员们,我也基本上都认识,大家彼此之间都有着一定的了解和默契。
在这次愉快而和谐的会议中,我们共同探讨了年终决算的各种注意事项。尤其是今年新增的不良贷款“一逾两呆”的划分问题,如何确保其与内勤报表数据的准确衔接,以及信贷台账中不良贷款的具体做法和反映方式等,都在会上得到了详尽的剖析和讲解。
大家对于这些问题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各抒己见。通过这样深入的交流,我们不仅对年终决算的流程和要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全面完成1993年的年终信贷决算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已经步入了 1994 年。回首过去,我在农业银行工作已经整整五个年头了。这五年间,我经历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
记得我刚毕业时,被分配到了双唐农业银行。那是我第一次踏入职场,心中充满了期待和不安。然而,在那里我遇到了一群友善而热情的同事,他们给予了我很多帮助和指导,让我很快适应了工作环境。
后来,由于工作需要,我又被调到了余古农业银行。虽然这里和双唐一样,都位于邾洲县的东半县山区,但我却在这里找到了一种归属感。余古农行的同事们之间相处十分融洽,领导们也对我关怀备至。我们与相关来往的客户单位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工作上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
而在余古农行工作的日子里,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莫过于每次骑车下乡收农贷的经历了。那时候,道路崎岖,交通不便,但我们依然坚持深入农村,为农民朋友们提供金融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我要特别感谢我们的兄弟单位——信用社及分社的同志们。他们总是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无论是提供信息还是协助我们完成工作,都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支持。
余古信用联会社不仅在余古镇设有大社,而且在每个乡都设有分社。余古共有四个分社,这意味着无论我们走到哪个乡,都能找到分社,不用担心没有饭吃、没有酒喝。分社主任们总是非常热情地接待我们,让我们感受到宾至如归的待遇。
尽管基层信用社和农行合署办公,本质上属于同一家机构,但实际上它们的业务是各自独立、自成体系的。
各往来结算单位之间的关系也十分融洽。比如说余古财政所和税务所,由于我们几家单位距离较近,彼此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关系也格外亲密。平时有客人来访时,大家都会互相邀请对方作为陪客,一同欢聚一堂,共享欢乐时光。
在这样的氛围中,费用方面也相当宽松,大家在喝酒吃饭时不会有太多的顾虑,可以尽情享受美食和美酒带来的愉悦。
那是 1994 年元旦期间的一个夜晚,我和几个朋友在余古内配厂的一间小屋里喝酒聊天。酒过三巡,大家的兴致都很高,话题也渐渐转到了谁的饭量大这个有趣的问题上。
正当我们热烈讨论的时候,我突然灵机一动,提出要和内配厂的徐厂长比一比,看看谁更能吃。大家一听,都来了兴致,纷纷起哄,让我们赶紧开始。
于是,我们找来了一个小电饭煲,煮了满满一锅米饭。然后,我和徐厂长各自盛了半碗,准备一决高下。
比赛开始了,我和徐厂长都埋头苦吃,谁也不肯示弱。一旁的华主任和外勤副主任申培则在旁边看热闹,不时地为我们加油助威。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和徐厂长的速度都不相上下。就在我感觉有些吃力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我加快了咀嚼的速度,同时大口大口地往嘴里塞米饭。
终于,在我的努力下,我率先吃完了自己的那半碗米饭。而徐厂长虽然也很努力,但还是比我慢了一些。
比赛结束后,徐厂长笑着认输,并按照约定,拿出了一条白花苑香烟。我也没有独吞这条烟,而是和在场的其他 5 个人一起平均分配了。
这个小小的比赛虽然只是一个玩笑,但却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也让我和徐厂长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了一些。
4 月 28 日上午,阳光明媚,县支行存款股蔡股长率领着一行四人,如春风般轻盈地踏入了我们的网点。我见他们面带微笑,步履稳健,心想大概是来检查网点存款工作的吧,便也没太在意,只是礼貌性地打了个招呼,便继续埋头处理手头的事务。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中午。正当我准备去食堂随便吃点东西时,华主任突然叫住了我,让我一起去陪蔡股长他们吃饭。我心里有些纳闷,这不是检查工作吗,怎么还一起吃饭呢?但既然主任发话了,我也不好推脱,只得硬着头皮跟着去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