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祭灶过小年。苏记铺子早早打了烊,后院工坊也停了工,只留金老农和两个伙计照看暖棚的火灶。前堂里,炭火烧得旺旺的,苏婉、周文焕、娟子、铁柱围坐在一起,中间摆着厚厚几本账册,正在进行一年到头最重要的盘账。
算盘珠子被娟子拨得噼啪作响,一项项收入支出清晰地报出来。铁柱在一旁听着,不时发出惊叹:“好家伙!光清水镇吴老板那儿,就买了这个数!”“这桂花糖浆和藕粉,竟也赚了这许多!”
周文焕则拿着另一本账册,仔细核对着工坊扩建、设备添置、原料采购等大项开支,时而点头,时而蹙眉与苏婉低声商议。
苏婉端坐主位,听着汇报,目光沉静。她面前摊着一张大纸,上面是她自己绘制的一张简易的年度收支对比图,线条起伏,直观地展现着这一年来苏记的扩张轨迹。
“……扣除所有成本、工钱、租金、以及预留明年开春购买新苗、肥料的银钱,”娟子最后拨完一个珠子,抬起头,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声音都有些发颤,“姑娘,咱们……咱们今年净赚的,是这个数!”她报出了一个让铁柱倒吸一口凉气的数字。
周文焕放下账册,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婉儿,成了!咱们苏记,今年算是真正站稳了脚跟,扎下了深根!不仅还清了之前的借贷,还有了如此丰厚的盈余!这在一年前,老夫是想都不敢想啊!”
铁柱激动地搓着手:“我就说跟着婉儿干准没错!这下好了,明年咱们能盖更大的工坊,种更多的咖啡树!”
苏婉看着账册上那最终的数字,心中亦是波澜涌动。这一年,从春寒料峭中搭建第一个暖棚,到夏日炎炎里硝石制冰、施粥修堤,再到秋高气爽时采收红果、接下官府的订单,直至如今寒冬腊月里盘算出这沉甸甸的收获……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不确定,但终究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了。
“大家辛苦了。”苏婉环视众人,声音清晰而温和,“今年的成绩,离不开在座每一位的辛勤付出。周伯伯多方奔走,金伯精心育苗,铁柱哥出力最多,娟子打理内外……苏婉在此谢过。”
她顿了顿,继续道:“赚了钱,是好事。但我们要记住,这钱是怎么来的。是靠我们踏踏实实做事,靠我们不断琢磨创新,靠我们赢得的口碑和信誉。明年,我们用钱的地方更多——工坊要扩大,咖啡要试着往山里种,新的饮子点心也要继续开发,可能还要应对更多的明枪暗箭……所以,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
她拿起笔,在那张收支图旁边,开始勾勒新的规划:“预留出三成利润,作为明年发展的本金。另外,拿出半成,给所有伙计都发一份额外的年终赏钱,大家辛苦一年,该过个好年。余下的,存入钱庄,以备不时之需。”
安排得条理分明,公正周到。周文焕连连点头,铁柱和娟子更是面露感激和振奋。
盘账完毕,窗外已是夜色沉沉,偶尔传来零星的爆竹声。婉娘和赵嬷嬷端上了热腾腾的饺子和几样小菜,香气四溢。
“好了,正事说完,咱们也好好过个小年!”周文焕笑着举起了酒杯,“来,为了苏记的生意兴隆,也为了咱们大家平安顺遂,干一杯!”
众人纷纷举杯,脸上洋溢着一年忙碌后终于得以放松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苏婉也端起面前的甜叶菊茶,以茶代酒,与大家一同饮尽。她看着眼前这些与她并肩奋斗的伙伴,心中暖意融融。前路或许依然漫长且充满挑战,但有他们在,她便觉得底气十足。
窗台上,那盆玉兰在温暖的室内,似乎也感知到了这喜庆的气氛,幽香愈发清冽持久。
喜欢一品豆妃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一品豆妃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