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泉南镇苏记后院,齐老围着那加固过的暖棚转了两圈,又进去仔细查看了咖啡苗的长势,甚至还伸手摸了摸棚内的土壤和棚壁的温度。
“棚子搭得还算用心,但这透气孔开得不是地方,热气都跑顶上了,苗子根脚还是凉。”齐老指点着,“夜里那热水缸,不能直接放角落,得用砖石垫起,下面留空,让热气能散开巡行。”
苏婉连忙让铁柱记下。
齐老又看了看棚外的草帘:“单靠这个不够。去找些不用的破棉絮、旧麻袋,缝制成厚毡,遇到大雪极寒天,直接覆盖在棚顶上,比草帘管用。”他顿了顿,“最重要的,是地火。在棚外背风处,挖个浅坑,砌个小灶,连接陶管将热气缓慢导入棚内地下。不能用明火直接烤,那热气太燥,苗子受不住。要用烧透的炭,埋灰慢煨,保持温吞吞的地气。”
这法子既巧妙又实用,苏婉听得眼睛发亮,连连道谢。
“多谢老师傅指点!这些法子太好了!”苏婉真心实意地行礼,“不知老师傅可愿留下,容苏婉略备薄酒……”
“不必了,”齐老摆摆手,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但眼神缓和了许多,“法子教给你了,能做成什么样,看你自己的造化。记住,侍弄草木,急不得,也懒不得,需时时用心揣摩它们的性子。”说完,也不多留,揣上周文焕备好的谢仪,便告辞离去。
送走齐老,苏婉立刻带着铁柱和金老农忙活起来。按照指点,重新调整透气孔,垫高热水缸,缝制厚毡,又在棚外选址挖坑砌那地火灶。
几人正忙得热火朝天,娟子从前堂过来,低声道:“姑娘,钱家管家刚才来买了盏‘山岚雾雨’,坐了半天,旁敲侧击地问咱们铺子冬日里有什么新打算,还特意提了句,说他们家老爷觉得咱们用的那种‘甜叶子’很稀奇。”
苏婉手中正比划着陶管的角度,闻言动作一顿,冷笑道:“看来钱老爷对我们这‘甜叶子’和暖棚里的东西,是越来越上心了。告诉咱们的人,嘴巴都严实点,尤其是暖棚这边,无关人等一律不准靠近。”
铁柱挥着锄头,愤愤道:“肯定是上回邻县花圃的事没成,又憋着坏呢!”
“他憋他的,我们做我们的。”苏婉将陶管固定好,拍了拍手上的土,“把地火灶尽快弄好,第一批炭火,今夜就点上。这个冬天,咱们的苗子,一定要安然度过。”
夜色降临,小小的地火灶里,炭块埋在新灰下,透出暗红的光,温吞的热气通过陶管,缓缓渗入暖棚的土壤中。苏婉站在棚外,感受着那细微的温度变化,心中稍安。
一转身,却见周文焕去而复返,脸色有些凝重:“碗姐儿,刚得的消息,安王殿下巡查漕粮仓储,已到邻州,不日或将抵达我们泉南镇。县衙那边,已经接到预备接驾的文书了。”
苏婉心头一跳。安王萧景琰。那个赠她玉兰,留下“清心明目”四字的王爷。他此次前来,是例行公事,还是……别有深意?而钱万贯在这个节骨眼上小动作频频,是否也与此有关?
寒风卷起地上的枯叶,打着旋儿。这个冬天,注定不会平静了。
喜欢一品豆妃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一品豆妃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