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风带着微醺的暖意,吹拂着劫后重生的泉南镇。镇子主干道已清理干净,倒塌的房屋也在逐步重建,虽仍可见水患留下的疮痍,但生机已然复苏。这日,一个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镇上传开——新任的本路转运副使刘大人,奉旨巡察各州县,首站便是泉南,不日将至。
县衙上下顿时忙碌起来。苏明远作为仓曹参军,更是连日宿在衙署,核对账目,整理卷宗,准备汇报事宜。这日傍晚,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眉宇间带着凝重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婉娘,碗儿,他坐下喝了口赵嬷嬷递上的温水,缓了口气道,刘大人后日便到。县令大人已将部分接待事宜交予我负责。刘大人为官清正,不喜奢华,特意吩咐一切从简,饮食需清淡适口,体现本地风味。
婉娘闻言,面露忧色:老爷,这接待上官的茶点,需得精心准备,既要不失礼数,又不能显得奢靡,其中分寸,实在难拿捏。
苏明远目光转向一旁安静聆听的苏婉:婉儿,你于饮食一道素有巧思,你觉得这接待的茶点,该如何安排为好?
苏婉放下手中正在缝制的香囊,略一沉吟,清澈的眼中已有成算:爹,刘大人旅途劳顿,饮食当以清爽、解乏、养护脾胃为先。咱们泉南镇的春茶虽非名品,但取其最嫩的芽尖,用后山汲取的清冽山泉水,以八十度左右的热水快速冲泡,取其清韵,弃其涩味,可得一杯色清味甘的茶汤。
她顿了顿,继续道:果子不宜过甜腻。眼下正是杨梅初熟之时,可选大小均匀、色泽紫红的杨梅,用少量本地野蜂蜜清渍一晚,不过度熬煮,保留其本身的微酸果香,最是开胃生津。再配上一碗女儿用新绿豆、加上五年陈的陈皮丝和少量冰糖,文火慢熬两个时辰,滤去豆渣,只取那沙糯清甜的绿豆羹,温热奉上,最是润喉养胃,也显家常用心。
她考虑的不仅是味道,更顾及了官员的身份、旅途的辛劳和时令节气,显得体贴又周到,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苏明远眼中露出赞许之色,连日来的疲惫似乎都消散了几分:如此安排,甚好!既不失本地特色,又显用心体贴,更合刘大人清廉务实之风。婉娘,这茶点的准备,便交由你协助碗儿和嬷嬷操办,务必精致妥帖。
女儿(妾身)明白。苏婉和婉娘齐声应下。
接下来的两日,苏家小院和苏记饮子铺的后院都忙碌起来。苏婉亲自去了相熟的茶园,在茶农的指导下,精心挑选了第一批最鲜嫩的春茶芽尖。回到铺子,她反复试验冲泡的水温和时间,力求在有限的材料内,将茶味的清雅发挥到极致。
那蜜渍杨梅更是费了心思。她让铁柱去山上采摘最新鲜、果肉饱满的杨梅,一颗颗仔细清洗、晾干。蜂蜜选用的是周文焕带来的、味道最清雅的冬蜜,比例控制得极其精准,既要引出杨梅的酸甜,又不能掩盖其本味。渍好的杨梅紫红油亮,晶莹剔透,看着便令人食欲大动。
至于陈皮绿豆羹,她更是亲力亲为。绿豆选用当年新豆,反复淘洗后,用清水浸泡一个时辰。陈皮则选用她珍藏的、香气最醇厚的部分,细细切丝。熬煮时火候的控制是关键,需始终保持微沸状态,慢慢将豆子熬至开花起沙,陈皮的甘香与绿豆的清香充分融合,最后加入适量冰糖调味,甜而不腻,入口顺滑。
刘大人驾临那日,泉南镇主要街道肃静整洁。巡察仓库、听取汇报等公务流程紧凑而高效。苏明远准备充分,账目清晰,对答如流,刘大人虽未多言,但微微颔首的目光中透露出认可。
晌午歇息,安排在县衙后园一处临水敞轩,清风徐来,带着荷塘的淡淡清新。茶点由苏家人小心翼翼呈上。素雅的白瓷盖碗里,茶汤清亮,芽叶舒展;白瓷碟中,蜜渍杨梅如红宝石般诱人;另有一盅温热的陈皮绿豆羹,散发着沉稳的甜香。
刘大人舟车劳顿,先掀开茶碗盖,一股清幽的茶香便飘散出来。他轻啜一口,茶汤入口微涩,但迅速化开,回甘明显,香气清幽持久,绝非往日所饮粗茶可比。他微微颔首,又尝了一颗蜜渍杨梅,酸甜适口,果香浓郁,生津开胃。最后,他用白瓷勺舀起那陈皮绿豆羹,沙糯的口感,陈皮的甘醇与绿豆的清新、冰糖的清甜完美融合,温润地抚慰了疲惫的脾胃。
他放下勺子,脸上露出舒心的神色,对陪同的县令和苏明远道:这茶点看似寻常,却甚合我心。茶清韵足,果子酸甜得宜,这绿豆羹更是熨帖。可是本地厨娘手艺?
县令看向苏明远。苏明远躬身答道:回大人,此乃小女听闻大人不喜奢靡,注重本味,特意斟酌调配,由内子与家人协力制备。能合大人口味,实乃小女之幸。
刘大人略显惊讶,目光扫过一旁垂首侍立的苏婉,令爱年纪几何?
刚满十岁。
十岁稚龄,竟有如此巧思与体贴之心,殊为难得。刘大人捻须微笑,眼中赞赏之意明显,看来苏参军不仅治事有方,治家亦是有道。这茶点,甚好。
这话语中的肯定,让苏明远心中一块大石彻底落地,更添欣喜。苏婉依旧垂眸而立,姿态恭谨,心中却明白,这一步,她走对了。这缕清韵茶香,这次恰到好处的呈现,或许在未来某个时刻,能成为她和家业的一道小小护身符。刘大人并未再多问,但苏参军家有位擅调饮食、心思灵巧的十岁慧女的印象,已然留下。
喜欢一品豆妃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一品豆妃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