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罗云净换上了一身整洁的西装,提前半小时就到了位于金陵城郊的技术研究室。这里的环境与那个“中央研究所”又是天壤之别。它坐落在一个旧厂区改造的院落里,门口虽有卫兵,却并无衙门式的森严。院内树木葱郁,一栋不起眼的二层小楼里,隐约传来机床的轻微轰鸣和讨论声。
接待他的是研究室主任廖永兴总工程师。廖永兴约莫四十岁年纪,戴着眼镜,身材清瘦,说话语速很快,眼神里透着一种学者特有的专注和务实,毫无官场气息。
他没有过多的寒暄,直接拿过罗云净带来的资料,快速翻阅起来。“亚琛工大,主修机电工程。”他抬头看了一眼罗云净,“你还参与过高精度伺服电机控制项目的设计?”
他的目光在那些资料上停留了许久,并接连问了几个非常专业的问题。
“精度能达到多少?”
“反馈系统是纯机械的还是机电伺服式的?”
“抗干扰性能如何?在震动环境下稳定性怎样?”
罗云净一一作答,言语清晰,逻辑严密,甚至拿起铅笔在图纸空白处进行演算和补充说明。两人越谈越深入,从电机控制谈到材料疲劳,又从精密齿轮传动谈到国外最新的光电技术。
“……我在亚琛时,根据课程要求,曾在西门子电机部实习过半年,参与过参与过一套物料分拣系统的设计,尝试利用光电管来识别不同颜色的零件,从而实现自动化控制,虽然只是雏形,但效率提升显着……”
“此外,我对光电传感技术也很感兴趣。在德国时,我见过利用光电效应实现的自动计数和安全报警装置,虽然还在试验阶段,但我认为这在未来工业自动化中潜力巨大。如果我们研究室未来能涉及精密测量或控制领域,这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廖永兴作为留美学者,眼睛一亮,立刻能明白罗云净的价值所在:“你在德国接触过这些?太好了!我们目前修复的观测设备里,就有一些需要极高精度的光学校准,你提到的光电技术,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路!”
廖永兴放下图纸,满意地点点头:“罗先生,你的理论基础很扎实,动手和实践经验更是难得,远非许多应届毕业生可比。”他像是忽然想起什么,问道:“对了,你怎么不攻读完博士再回来?你们亚琛的博士,那可是金字招牌。”
罗云净的笑容收敛,神情变得认真起来:“廖总工,不瞒您说,我的导师确实提出过让我继续攻读博士。可攻读博士至少还需三四年光阴,我在德国这些年,越是深入学习,越是亲眼见到他们的工业实力,心里就越是着急。 我觉得,与其多花三四年去拿一个学位,不如早点回来,把学到的东西立刻用上,哪怕只能从解决一个小问题开始。”
“再者,您恐怕也有所解,如今德国那边气氛微妙,形势变了很多。”
廖永兴闻言点点头,直言不讳地说:“我们这里,是个清水衙门,经费有限,条件你也看到了,很简陋。目前主要任务是协助兵工厂解决一些精密器械的维修和仿制难题,偶尔也能接到一些小规模的研发任务。活很累,很枯燥,而且短期内看不到什么‘宏大的前途’。你真的愿意来?”
罗云净没有丝毫犹豫,他迎上廖永兴的目光,诚恳地说:“廖总工,我回国不是为了谋求清闲体面的职位。能有机会接触最实际的工业问题,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哪怕一个微小的技术难题,比坐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空谈‘宏观指导’要有意义得多。
“好!”廖永兴欣赏的就是这种态度,“我们这里不论资排辈,只看能力和贡献。“目前正好有一个项目,是修复并改进一款前线观测所急需的测距设备,其内部的齿轮传动系统需要修改,精度要求极高,原来的老师傅们试了几次,效果都不理想。你有没有兴趣试试?”
“当然!”罗云净立刻应道。
“好!就是你了!”廖永兴站起身,热情地伸出手与罗云净紧紧一握:“我代表技术研究室,欢迎你!”
他松开手,坦诚地说道:“只是咱们这地方特殊,跟兵工厂打交道,规矩不能废。你进这里的手续,包括你的档案,都必须向上头报备一趟,走个流程。”
“不过你放心,”廖永兴话锋一转,语气重新变得热切起来,“这边技术上的事我说了算。 具体职务和待遇,我让助理跟你联系对接。我们这里项目不等人,希望你尽快过来!”
“好的!谢谢廖总工,我回去立刻准备,等候您的通知。”罗云净从对方的话语中感受到了十足的诚意和肯定,强压下立刻就想投入工作的冲动,礼貌地告辞了。
走出研究室,金陵郊外的阳光正好,洒在身上暖洋洋的。罗云净看着远处起伏的山峦,深深吸了一口带着草木清香的空气,感觉压在心口多日的大石终于被搬开。虽然起点很低,未来挑战重重,但他终于走上了自己选择的道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