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关键的是,他的晋升也是一种象征,象征我们汉东在人事任命上的态度——只要有能力,我们绝不吝啬职位。
不仅是政法书记的职务,更要给予他相应的待遇,让全省干部都看到:只要踏实工作、干出成绩,我们就不会吝啬晋升。
同时,这也是向那些任命被冻结的干部传递一个信号:只要符合规定、条件满足,不仅是晋升,哪怕是破格提拔,也一样存在可能!
话音落下,不需李达康带头,与会人员已纷纷鼓掌。
李达康脸上笑容微微一凝,随即更加用力地鼓起掌来。
就在这时,一直未发言的高育良开了口。
会场瞬间安静下来,足见高育良威信之重。
可以说,汉东最具政治智慧的人非他莫属,甚至超过沙瑞金与李达康,只是他向来习惯藏拙。
“听到沙书记的话,我非常欣慰。
大家都知道,祁同伟是我长期培养的干部,他是我的学生,由我一手带起来的,这一点我不否认。
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一名纯粹的xxx人的坚持与信仰,因此在我的众多学生中,我选择了他——祁同伟。
沙书记提名祁同伟,既是对他工作的认可,也是对他政治思想的肯定。
作为老师,我很欣慰,我的‘作品’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比表扬我更让我高兴。
在此,我要感谢沙书记,用人不拘一格,这一点我很赞同。
我们汉东的事业,正需要这样的果断。
因此,对沙书记的决定,我也和达康书记一样,举双手赞成。
不过,关于祁同伟的任命,我仍有一些个人考量。
不避讳地说,祁同伟的职务提拔,之前一直由我提名,上一次的副省级任命也是如此。”
但就是这一次,他晋升副省长的计划被搁置了。
我看到了一些不同的东西,比如现实的情况。
大家都知道,就在昨晚,祁同伟在家中被反贪局调查,虽然结果并没有大碍,但也暴露了一个问题——我们的政法工作还不够完善。
同时,祁同伟同志对自身定位不够清晰。
作为一名公安厅长,为了避免赃物法拍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他竟然私自将赃物带出,约见商人。
虽然相关条例允许这样做,但在一定程度上,仍需要加以约束。
或许祁同伟能够控制自己,但其他人呢?我们的政法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必须做到严谨,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这是最关键的一点。
因此,对于祁同伟,我认为他晋升副省长是符合条件的,他也确实具备这个能力。
但如果直接让他一步到位担任政法书记,作为他的老师,我不能同意。
他没有这个资格,也没有这个能力。
自家人清楚自家事,或许你们从远处看,看到的是花团锦簇,但花丛之下的枝枝蔓蔓,是你们看不到的。
所以,我不能眼睁睁看着这项工作交到还不够成熟的祁同伟手中。
关于政法书记的任命,不能交给祁同伟。
我的建议是,按照常规程序,给他安排一个副省长职位,主管政法工作,让他在政府口这个摊子上多历练历练。
这既是对他负责,也是对人民负责。
我们的政法工作,不能交给一个愣头青。
沙书记,您怎么看?
此时,沙瑞金心中已经无数次暗骂高育良。
高育良这一手玩得实在高明。
他先夸沙瑞金慧眼识珠,再以祁同伟引路人的姿态贬低祁同伟,阻止他获得任命。
但两人都心知肚明,真正的争夺在于祁同伟公安厅长的职务。
这个职位太特殊了,只要掌握在高育良手中,就能一直压制沙瑞金。
尽管没有明说,但这始终是悬在沙瑞金头上的一把利剑。
按照常规,下一个接任的也应是政法系的人,是高育良的老部下。
但没有一个人能像祁同伟这样。
能与祁同伟配合得如此默契,实属难得。
这也是高育良坚持力保祁同伟的关键原因,即便是在晋升之际,也要确保他不失实权,这才是核心所在。
然而,在旁人眼中,此时的高育良形象已悄然转变。
若说他从前给人留下的印象更像一位官僚,那么此刻,他俨然是一位真正执掌一省的领导——自己的学生竟能直入,手握关键一票。
要知道,这一票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足以对沙瑞金的决策提出异议。
然而,高育良却在此时毅然回绝了这项安排。
有人甚至暗自揣测,是不是祁同伟得罪了高育良,才会在这关键时刻被压了一头,错失重要职位,仅得一个安慰性的副省长头衔。
此时能真正看透高育良心思的人,寥寥无几,沙瑞金便是其中之一。
沙瑞金此刻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被这位曾经的对手全面压制。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他都无法辩驳高育良的意见。
尽管他是班子的主要负责人,人事任命仍须合乎情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