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
北方人对冬至这天吃饺子特别重视,“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虽然时代在发展,但祖先留下来的传统老百姓依然在保持着。
此外,冬至吃饺子还有一个传说。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看到百姓们在寒冬中遭受冻耳之苦,便发明了一种名为“娇耳”的食物,也就是后来的饺子。人们食用后感觉身体暖和,耳朵也不再受冻。从此,冬至吃饺子的习俗逐渐流传开来。
冬至这天,公司员工餐厅里一片欢声笑语,原来是公司组织员工包饺子。每个部门留下几个人值班,其他人都去了餐厅。大家都热情高涨地参与其中,享受着这个温馨的时刻。然而,由于人数众多,要想满足每个人的口味需求实在太难了,所以餐厅只准备一种饺子馅——韭菜鸡蛋。这道经典的馅料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浓郁的家常味道。而且大家都可以吃,不挑人。
尽管只有一种饺子馅,但这并没有影响大家的兴致。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包着饺子,一边愉快地交流着。有的人手法娴熟,包出的饺子精致美观;有的人则略显生疏,但也乐在其中。在这个过程中,同事们之间的距离被拉近,团队凝聚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张总经理这天也参与到了员工的活动中,他终于脱下了那套一直以来笔挺的西装,将领带从第二个衬衣的扣子中曳进去,然后挽起袖子,走到大家中间坐下。这个快已经30 岁的男人今天就像一个普通员工一样,与大家分享着自己的趣事,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不时地开怀大笑。大家惊讶地发现,原来平时那个总是一脸严肃、拒人于千里之外、不苟言笑的总经理,竟然也有如此可爱的一面。此时此刻,他就像是大家中的一员,没有任何架子,充满亲和力。然而,没有人能确切地说出哪个才是真正的他。或许,这两个形象都是真实的,只是在不同的场合下表现出不同的特质罢了。但无论如何,这次活动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总经理,也让他们对这位领导多了一份亲近感和理解。
“今天是咱们员工在一起组织的第一次活动,大家能包的包,能擀皮的擀皮,不会的就给大家唱唱歌吧”。
“张总,看你饺子包的还可以呀。”李娜这个家伙竟然敢调侃总经理。
“是吗,我自己觉得也还可以,虽然不怎么好看吧,但一定很好吃”。
大家哄堂大笑。
“人家张总可是居家好男人,经常给老婆做饭。”魏小花擀着面皮。
“一般般吧,爱老婆是每个男人应尽的义务。”
“哈哈,看不出来张总还是个深情的男人呀。”李娜又接话了。
“张总唱歌也唱的很好”老杨突然搭话,“要不要让张总给咱们来一个?”
“好,好。”大家瞎起哄。
“哎!可别阿,刚才不是说了吗,不会包饺子的给大家唱歌,我这不是包着饺子了吗,怎么还让我唱歌?这不公平啊!”这时的总经理就像个委屈的孩子。“杨经理,我看你包的饺子不怎么样,你给大家唱一首歌。”
“我包的也挺好的呀,你们看,是不是?”
有人说包的好,有人说没包好,一会下锅会烂掉皮,大家争执不下。
老杨赶快岔开话题看向何英洁“何英洁,你包的是飞碟还是铜钱?这么小巧玲珑,还挺精致的”
“我们在老家就是这样包的,你们包的那种我也不会呀。”
“挺好看的。”
“没关系,只要不露馅就行了。”
因为人多,大家包的饺子各式各样,有的像元宝,有的像飞碟,有的歪歪扭扭,有的馅还漏在外面。这么多人中只有丁媛和老秦包的最标准,就像是饭店里专业的一样。
“秦领班,你是不是卖过饺子呀,这包的也太好看,又饱满,又紧致,看起来大小也差不多,放的又整齐,简直是赏心悦目阿!”李娜感叹。
“那有,你看丁媛,比我包的好多了。我包一个,她能包三四个。”
魏小花熟练的一边擀着面皮一边聊天:“丁媛她们家开饺子馆十几年了,肯定比咱们都要包的快呀。”
“哦!这我还真不知道。”
“丁媛,你家饺子馆在哪里了,有时间了我们也去你们家饺子馆光顾光顾。”老杨费劲的捯饬着他手里的饺子说。
“好呀,有时间了带你们去。”
比老杨更难受的是小张经理,他一会擀皮,一会又去包,可是什么都做不好,还把自己搞的狼狈不堪。
厨师老高忙前忙后的给大家准备东西,一会进厨房看看锅里的水,一会又出来看看大家包的怎么样,有些馅还漏在外面的,他就拿起来再收拾一下,笑呵呵的说“今天大家怕是要吃糊糊了。”
“老高,没关系,今天大家就是图个热闹。”张总经理说“老高呀,这几天好多人都感冒了,从今天晚上起你给大家熬些姜汤吧,让大家都驱驱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