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冬月的县城,风把城西地块的荒草吹得贴在地上,露出下面翻着冻茬的土。林晟站在地块边缘,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土地出让公告,指腹反复摩挲“商业用地”四个字,纸边被风吹得卷起来,像他此刻按捺不住的野心。远处的塔吊在灰蒙蒙的天里晃着,那是鼎盛城的工地,钢筋架立了一半,像半截没说完的话,而城西地块,是他心里“说完整这句话”的最后一块拼图。
“林总,银行那边还是不同意。”会计小张抱着报表跑过来,羽绒服的拉链没拉严,冻得鼻尖发红,“客户经理说咱们负债率超85%,不符合贷款要求,还说……还说鼎盛城的抵押率太高,不能再追加了。”
林晟的手猛地攥紧,公告纸被捏出几道褶子。他想起上周去银行,客户经理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手指敲着电脑屏幕上的财务报表,语气里带着敷衍:“林总,不是我不给你批,是你们公司的财务状况太差,逾期账款占比高,还有笔高利贷没结清,总行那边过不了。”当时他还拍了桌子,说“我鼎盛地产马上拿城西地块,到时候资产翻番”,可客户经理只笑了笑,没再说话。
“就没有别的办法了?”林晟的声音有点哑,风灌进喉咙,像吞了口沙子。他看着城西地块,想象着这里盖起商场的样子——玻璃幕墙亮得晃眼,门口停满车,人来人往,他林晟的名字,就能从县城传到地级市,甚至更远。这个念头像团火,烧得他心里发慌,连银行拒贷的挫败都压不住。
“林总,之前有个信托公司的人联系我,说可以做企业融资,就是……利率有点高。”小张犹豫着,从包里掏出张名片,递了过去,“他说只要有抵押物,审批快,就是风险协议得签。”
林晟接过名片,上面印着“鼎盛信托 王经理”,电话号旁边画着个小小的金色元宝。他捏着名片,指腹蹭过“信托”两个字,以前听人说过信托是“高利贷的体面说法”,可现在,这张小小的卡片,倒像根救命稻草。“让他过来,现在就来。”
信托公司的王经理来得很快,黑色轿车停在鼎盛公司门口,车身亮得能照出人影。他穿件深灰色西装,领带打得整齐,手里拎着个黑色公文包,进门时还特意掸了掸肩上的雪——其实外面没下雪,只是风大,卷着点尘土。
“林总,久仰大名。”王经理笑着伸出手,掌心温热,握得很轻,“城西地块的事,我听说了,是块好地,要是能拿下来,林总的事业就能更上一层楼。”他没绕弯子,从公文包里掏出份“信托融资协议”,推到林晟面前,“我们公司可以提供500万贷款,抵押物就是城西地块的土地使用权,还有鼎盛城的部分商铺产权,年化利率12%,期限两年。”
林晟的目光落在“年化利率12%”上,心跳猛地快了一拍——比之前的小额贷款还高,两年下来,光利息就要120万。可他看着协议上“500万”的数字,又想起城西地块的出让价,咬了咬牙,问:“风险协议是什么意思?”
王经理把协议翻到最后一页,指着“违约条款”:“要是林总到期还不上钱,我们有权处置抵押物,包括拍卖城西地块和鼎盛城的商铺,而且拍卖所得优先偿还信托本金和利息,不够的话,还要用公司其他资产补。”他说得轻描淡写,指尖在“优先偿还”上划了划,像在说件平常事。
林晟的手指放在协议上,纸的质感有点凉。他突然想起抽屉里的深圳旧车票,那次就是因为差5万,没敢买房,错过了翻身的机会,现在城西地块就在眼前,要是因为缺500万放弃,他会后悔一辈子。“我看看抵押物清单。”他接过王经理递来的清单,上面列着城西地块的评估价、鼎盛城商铺的位置和面积,每一项都写得清楚,可他没心思细看,眼里只盯着“500万”和“城西地块”。
“林总,这协议审批快,只要您签字,下周就能放款,赶在土地出让截止前肯定能拿下。”王经理端起桌上的水杯,喝了口,“现在很多开发商都找我们融资,像您这样有项目、有野心的,不多见。”
林晟拉开抽屉,拿出那张深圳旧车票,车票边缘有点卷,背面“当时差5万,没敢买房”的字迹还清晰。他摸了摸车票,心里的火又烧了起来——上次没敢赌,这次不能再错过。“好,我签。”他拿起笔,笔尖在“乙方”后面顿了顿,然后飞快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笔画又粗又重,像在跟过去的自己较劲。
“林总爽快!”王经理收起协议,脸上的笑更浓了,“我这就回去走流程,下周放款了通知您。”他拎着公文包,转身走了,门口的风灌进来,吹得桌上的协议纸晃了晃。
“林总,您怎么能签呢?”老会计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份财务报表,脸色发白,“年化12%,两年利息120万,要是城西地块开发不顺利,咱们根本还不上,到时候公司就完了!”老会计跟着林晟好几年,从他卖建材开始就跟着,看着他一步步起来,也看着他一步步变得激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