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有充分依据的、风险较高的用药?
林杰的心跳开始加快。他感觉自己摸到了一点边缘。
他继续往下看。在推注钙剂之后约半小时,也就是接近午夜的时候,护理记录上出现了转折性的描述:
“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心率急剧下降至30次/分,血压测不出,双侧瞳孔散大。立即心肺复苏,呼叫麻醉科、心内科急会诊……”
这正是苏晓萌陷入永久性植物人状态的开始!
时间线:王涛开具钙剂医嘱 -> 执行推注 -> 约半小时后 -> 突发心跳骤停!
是巧合吗?
林杰的后背泛起一丝凉意。他强迫自己冷静,这只是基于时间顺序的推测,缺乏直接的因果证据。钙剂推注导致严重心搏骤停,虽然理论上可能,但并非必然。
他需要更确凿的东西。
他的目光再次回到那张长期医嘱单上,反复查看手术当天使用的所有药品。麻醉药,抗生素,止血药……他一个个看过去,试图找出任何可能与钙剂发生相互作用,或者本身就有潜在风险的药物。
突然,他的手指停在了一栏麻醉维持用药上。
“注射用维库溴铵……”
后面跟着规格和持续泵入的剂量。
维库溴铵,一种常用的中效非去极化肌松药。它在心脏手术麻醉中应用广泛,用于维持肌肉松弛,方便手术操作。
林杰的瞳孔微微收缩。
他清楚地记得,在大学药理课上,教授特别强调过这类肌松药的拮抗剂——新斯的明。而使用新斯的明逆转肌松作用后,为了对抗新斯的明可能引起的心动过缓等毒蕈碱样副作用,需要预先或同时给予阿托品。
但是,在苏晓萌的麻醉记录和术后医嘱里,他并没有看到“新斯的明”和“阿托品”的常规搭配使用记录。肌松作用的逆转,似乎是依靠药物自身代谢。
这本身或许可以解释,如果肌松残留,可能导致术后呼吸抑制等问题。但这与钙剂,与后续的心跳骤停,似乎没有直接关联。
等等!
林杰的脑子里,像是有电光石火闪过!
维库溴铵……它的代谢和清除,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肾脏功能。而它的拮抗,除了新斯的明,还有一种情况……
一个在药理上比较偏僻,但在特定情况下可能致命的知识点,猛地跳了出来——高钙血症可能增强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
也就是说,在体内维库溴铵尚未完全代谢清除的情况下,如果快速推注钙剂,导致血钙浓度短时间内显着升高,理论上可能“逆转”预期的拮抗作用,甚至“重新增强”肌松效果!
如果当时苏晓萌因为各种原因如肾功能稍差、个体差异存在轻微的肌松药残留,这种被“重新增强”的肌松作用,足以导致严重的呼吸肌麻痹!而术后早期的患者,呼吸支持可能刚刚脱离或处于薄弱阶段……
呼吸抑制、缺氧、心脏骤停!
一条模糊但极具指向性的链条,在林杰的脑海中骤然清晰!
王涛那个看似“补充电解质”的钙剂医嘱,如果是在知晓患者肌松药可能残留的情况下,精准地利用了这种偏僻的药理相互作用,那这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伪装成医疗意外的谋杀!
手段极其隐蔽,专业性极强!如果不是对药理有极深的理解,并且心存怀疑地刻意寻找,几乎不可能发现!
林杰感觉自己的手有些发抖。他放下手机,用力揉了揉脸,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
这还只是理论推测。需要证据。
他再次拿起手机,对着那几页关键的用药清单和麻醉记录,仔仔细细、一页不落地拍下清晰的照片。特别是载有“维库溴铵”和“葡萄糖酸钙”的那几行,以及护理记录上时间节点的变化。
做完这一切,他将所有资料小心翼翼地按原样整理好,放回蓝色的档案盒,盖上盖子。
他坐在椅子上,久久没有动。
窗外,天色不知何时已经暗了下来,斑驳的光影早已消失。会议室里没有开灯,一片昏暗。
林杰的心沉甸甸的。他原本以为,调查真相是为了揭开黑幕,还受害者一个公道。但现在,他亲手触摸到的,可能是远比黑幕更冰冷、更残酷的东西——利用专业知识进行的完美犯罪。
王涛背后,是李为民。那李为民背后呢?张洪斌是否知情?甚至,是否就是他指使的?为了掩盖设备、药品采购中的黑幕,不惜用一条鲜活的生命作为代价?
苏晓萌,那个躺在病床上三年,只有微弱生命迹象的女孩,她到底在无意中触碰了怎样可怕的利益链条,才招致了这样的灭顶之灾?
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敲响,打断了林杰纷乱的思绪。
“林医生,看完了吗?”是钱秘书的声音。
林杰站起身,拿起那个沉重的档案盒,走过去打开了门。
“看完了。谢谢钱秘书。”他将档案盒递过去,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