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屋B点的空气凝滞如铅。应急灯的光晕在冷凝水珠上投下昏黄摇曳的光斑,将陈默和零的身影拉长、扭曲,投在斑驳的水泥墙上。霉味、铁锈味、残留的硝烟和新鲜消毒水的气息混杂在一起,沉甸甸地压在每一次呼吸之上。
陈默靠在冰冷的行军床上,断裂的肋骨被强力绷带紧紧束缚,每一次吸气都带着撕裂般的钝痛和深沉的窒息感。右脚踝的夹板冰冷坚硬,麻木感已蔓延至小腿。高烧虽退,但身体仿佛被彻底掏空,只余下透支后的虚弱和无处不在的酸痛。军用兴奋剂的狂暴药效早已消退,留下的是更深的疲惫和神经末梢细微的、无法控制的颤抖。
他闭着眼,但意识却异常清醒,如同暴风雨后死寂的海面,冰冷地映照着零终端屏幕上那些闪烁的数据洪流。
废墟的景象在脑中挥之不去。$36.18。这个数字像一块冰冷的墓碑,钉在比特币的坟茔上。Mt.Gox的残骸在虚拟世界中熊熊燃烧,无数倾家荡产的哀嚎仿佛隔着厚重的土层隐隐传来。他引爆了核弹,掀翻了“深蓝”的收割盛宴,却也亲手将整个市场推入了更深的冰窟。
赢了?还是输了?
“深蓝”的暴怒(“不计代价!我要他生不如死!”)犹在耳边,但更让他心悸的是那个冰冷重组中的“涅盘”预案,以及那个将庞大算力本身金融化为“期货”的疯狂蓝图。力量的对比,从未如此悬殊。
“棱镜还能维持多久?”陈默的声音嘶哑干涩,打破了安全屋的沉寂。他没有睁眼,仿佛只是对着空气低语。
“72小时,或者更短。”零的声音从角落的阴影里传来,平稳依旧,却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他正快速操作着终端,屏幕上幽蓝的数据流如同湍急的暗河。“每一次深度窥探‘深蓝’的核心数据流,都在加速棱镜的暴露。他们现在像被激怒的蜂群,正在疯狂梳理全球数据节点,寻找棱镜的‘光路’。”
屏幕上,代表棱镜信号稳定性的绿色进度条,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代表暴露的红色区域缓慢流淌。旁边一个小窗口显示着“深蓝”网络扫描活动的热力图,猩红色的光斑如同扩散的病毒,正在全球关键网络节点上密集扫描。
“AnchorPoint Capital呢?”陈默终于睁开眼,布满血丝的目光投向零的终端。那个在$36废墟上以$347天价鲸吞1250枚比特币的神秘买家,如同扎在心头的一根毒刺。它的存在,意味着废墟之上,并非只有“深蓝”这一头巨兽在舔舐伤口、觊觎未来。
零的手指在触控板上快速滑动,调出棱镜对那笔诡异交易的深度分析结果。界面复杂,无数指向瑞士楚格(Zug)的数据线交织缠绕,最终汇聚成一片更深的迷雾。
“交易源头被多重隐私增强协议(如zk-SNARKs)和链上混币彻底掩盖,棱镜也无法穿透。资金流如同幽灵,最终汇入楚格几家老牌私人银行的加密托管账户,账户权限级别极高,棱镜无法触碰。”零的眉头微不可查地皱了一下,“AnchorPoint Capital本身,在楚格的注册信息近乎空白。只有一个邮箱联系人和一个加密通讯通道。它的背后……像是覆盖着一层厚重的、由老钱和顶级法律防火墙编织的帷幕。”
“瑞士楚格……‘加密谷’……”陈默低声重复,脑中飞快搜索着前世的记忆碎片。楚格的确因宽松的监管和对加密技术的友好态度,在后来吸引了大量区块链企业。但在这个蛮荒的2010年,能在这里不动声色地完成如此隐秘、如此巨额交易的机构……其背景深不可测。
“不是‘深蓝’的马甲?”陈默追问。
“可能性低于5%。”零调出对比数据,“‘深蓝’的资金流动模式带着明显的进攻性和技术性,偏好离岸群岛的复杂嵌套结构。而AnchorPoint的路径……更‘古老’,更‘厚重’,带着传统金融巨鳄特有的、追求绝对物理安全和法律隔离的风格。手法截然不同。”他顿了顿,补充道,“而且,‘深蓝’的通讯里,对这笔交易同样表现出强烈的……困惑和警惕。”
不是盟友,甚至可能是对手?陈默的心沉了下去。废墟之上,又多了一个未知的、能量庞大的变量。347美元!这个价格在崩盘的深渊里,是愚蠢?是狂妄?还是……一种对未来的绝对自信宣言?
就在陈默试图理清这团乱麻时——
“嘀嘀嘀……嘀嘀嘀……”
一阵极其轻微、却异常急促的电子蜂鸣声,从零的终端内部响起!并非来自棱镜系统,而是另一个独立的、连接着加密卫星数据链的报警模块!
零的眼神瞬间锐利如刀!他闪电般切换到报警界面。屏幕上,一个代表物理威胁的红色三角图标疯狂闪烁!定位信息:**海城大学,东区后勤仓库!**
图像窗口弹出!画面来自一个极其隐蔽、角度刁钻的针孔摄像头(可能是零提前布控的“影子”之一)。画面剧烈晃动,视角很低,像是藏在废弃杂物堆的缝隙里。光线昏暗,布满灰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