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青钨石胆的队伍也动了起来。刘铁安排五名队员带着十匹战马,每匹战马上都驮着两个粗布口袋,里面装的正是刚挖出来的青钨石胆,沉甸甸的压得马背微沉。出发前,刘铁特意检查了马鞍的牢固度,又跟队员们确认了一遍路线:“路上每隔三里歇一次,注意观察四周,要是遇到可疑的人,先躲进树林里,别暴露矿场的位置。到了虔城,直接把青钨石胆交给李老掌柜,让他赶紧验矿,有消息立马传回来。”
傍晚时分,我带着阿黎他们挖了五袋稀土矿,小周也探完了山谷的矿脉,回来跟我说:“刘都监,这山谷的稀土矿能挖半个月,足够咱们跟青钨石胆配着炼了。”我点头,决定先运一批稀土矿回矿场,跟白砚、刘铁汇合。往回走时,阿黎忽然指着远处的山坡,跟我说:“你看那山坡上的土,发黑发沉,说不定藏着铁矿。要是能找到铁矿,往后跟青钨石胆、稀土矿配着炼,料就更足了。”我顺着她指的方向看,把那处山坡记在心里——等忙完眼前的事,再来勘察。
回到青钨石胆矿场时,天已经擦黑。营地里升起了几堆篝火,白砚正带着人给元军分干粮,刘铁则坐在旁边的石头上,用一块细布擦着那柄改良长槊,见我们回来,立刻站起身:“稀土矿怎么样?能跟青钨石胆配着炼吗?”我晃了晃手里的矿袋:“收获不小,矿层深,纯度也高,跟青钨石胆配着炼正好。”
刚说完,负责运矿的队员就骑马回来了,翻身下马时,脸上带着喜色:“刘将军,刘都监,第一批青钨石胆已经送到虔城了!李老掌柜说这石胆质料比预想的还好,让咱们多挖些,他连夜准备冶炼,争取早日造出突火枪。”
刘铁听了,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好!咱们再加把劲,争取三天内多运几批青钨石胆回去。”他转头看向我,语气认真:“白天教队员练突火枪时,发现装弹还是慢,我让人做了些小竹筒,一次舀的火药正好,比之前快了不少;长槊的镰刀角度也调了,改成三十度后,队员们练着顺手多了,刚才有个队员试着勾树枝,一下子就把树枝拉断了。”
我点头赞同:“就按你说的改,实战里这些细节最关键。”说着,我掏出纸笔,画了个简单的马腿结构图,递给刘铁:“你看,元军骑兵的马腿,膝盖下方的肌腱最脆弱,训练时就让队员对着这个位置练,保证一击必中。”刘铁接过纸,仔细看了看,点头道:“没错,我早年跟元军骑兵交手,就是专挑这个位置打,马一倒,骑兵没了坐骑,就成了活靶子。”
当晚,我们在矿场边扎营。阿黎按时给元军发“安神丸”,没人敢漏吃;老矿工们围在篝火旁,跟特战队员聊挖青钨石胆的技巧,说怎么分辨石胆的好坏,怎么挖更省力;刘铁则带着几个队员,借着篝火的光练突火枪的快速装弹,竹筒碰撞的轻响、火药倒进气道的簌簌声,在夜里格外清晰。我坐在篝火旁,喝着白砚递来的热汤,摸了摸腰间的环首刀,掌心的“剑心”依旧温热——矿场里青钨石胆越堆越多,队员们的训练也日渐熟练,武器改良有了方向,北上抗元的基础,总算一点点打牢了。
风从山谷里吹过来,带着青钨石胆特有的微凉气息,篝火的火苗晃了晃,映着每个人的脸。我知道,这只是开始,往后还有更多的硬仗要打,但有刘铁这样的猛将帮忙训练队员,有白砚、阿黎他们各司其职,有这些愿意跟着我抗元的弟兄,就算前路再难,也有信心走下去——只不过我想的,并不是要把元军赶出大宋的土地,而是让百姓能安稳的过日子。
喜欢一剑照汗青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一剑照汗青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