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核心业务
手中那枚“狼牙”令牌,其沉甸甸的重量并非仅仅源于金属本身,更是一种无形压力的具象化。它既是“山魈”粗犷认可的象征,是一把能在特定范围内撬动资源的杠杆,同时也是一道更加醒目的标记,将我更深地烙印在“山魈”这一派系的战车之上。我毫不怀疑,“簿记”那双隐藏在数据迷雾后的眼睛,必然在我接过令牌的瞬间,就已将这一信息记录在案。这意味着,我未来的一举一动,不仅要应对“簿记”系统性的冰冷审视,还要平衡“山魈”这边可能带来的、基于武力逻辑的、更加直接的风险与期待。
Level 7 的权限恢复,加上“狼牙”令牌的加持,如同在禁锢我的无形牢笼上打开了几道缝隙。虽然距离曾经Level 9 那种近乎无所不能的巅峰状态相去甚远,但至少,我不再是那个只能在灰色界面里浏览无关痛痒日志的囚徒。一些之前被封锁的内部数据库重新对我开放,虽然核心的“金库”财务明细、人事档案以及“算盘”的核心算法库依旧遥不可及,但诸如部分非核心区域的物资流转记录、中低层人员调度日志、以及……最重要的,集团内部那个庞大而复杂的“贡献度”与“资源配额”兑换系统,已向我敞开了大门。
这个内部资源系统,代号“蜂巢”,是整个集团维系运转、激励成员的命脉之一。小到日常补给、武器弹药,大到特定权限的临时申请、外部情报的购买,甚至是一些灰色地带的“特殊服务”,都可以通过消耗个人账户里的“贡献点”来获取。而贡献点的积累,则与完成任务的难度、重要性以及对集团的“价值”直接挂钩。
我坐在操作台前,指尖在冰冷的键盘上跳跃,屏幕幽光映照着我刻意维持平静的脸。我没有急于去触碰那些最敏感的区域,比如直接查询流水号“K7-2023-11-28-074”,那无异于自投罗网。我的首要任务,是重新熟悉这个拥有新权限的环境,并利用“蜂巢”系统,开始不动声色地编织一张属于“猎隼”的、合乎逻辑的信息搜集网络。
我首先调取了自己名下的贡献点记录。一连串长长的数字滚动显示,其中最近一笔巨额的入账,标注着“赤道项目阶段性成果及后续优化贡献”,时间点恰好在我被软禁之前。而另一笔相对较小,但标注着“特殊勤务执行”的贡献,则刺眼地对应着处决“灰鸦”的那一天。看着那冰冷的文字描述和与之绑定的数字,胃部又是一阵熟悉的抽搐,我强行将其压下,目光锁定在总数额上——这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足以支撑我进行许多“合理”的操作。
接着,我开始浏览“蜂巢”的可兑换清单。列表冗长而细致,从最新型号的单兵装备到特定区域的临时通行权限,从加密通讯频段的租赁到某些边境城镇的“安全屋”使用资格,琳琅满目。我的目光如同猎鹰般扫过每一项,大脑飞速运转,筛选着哪些资源既能帮助我后续的调查,又符合“猎隼”这个技术专家、新晋“戴罪立功”者、以及刚刚获得“山魈”部分支持的身份定位。
最终,我锁定了几项:
一、 提升个人终端本地运算与加密存储能力的硬件模块。理由:处理“赤道”项目遗留的复杂数据模型,需要更强的本地算力以规避核心网络负载,同时确保敏感技术资料的安全。
二、 申“边境物流动态数据库”(非核心部分)的长期权限。理由:优化“赤道”预警模型,需要更丰富的实时物流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尤其是在“山魈”负责的边境区域,以兑现对其的“承诺”。
三、 兑换一次与集团内部“信息掮客”——代号“鼹鼠”——的定向咨询机会。理由:希望获取更多关于活跃在集团势力范围周边的、已知技术型竞争对手(如“隐士”及其可能关联势力)的最新动态,用于完善安全威胁模型。
这几项申请,看似都围绕着“提升技术能力、保障集团安全”这个核心目的,尤其是后两项,巧妙地借用了“山魈”的关注点和之前“隐士”事件的影响,披上了一层无可挑剔的“合法外衣”。我仔细斟酌了每一项申请的措辞,确保其逻辑严密,没有流露出任何个人化的探寻意图,然后提交了申请。
等待批复的时间并不长,或许是Level 7 权限和“山魈”令牌带来的隐性加成,“蜂巢”系统很快反馈:硬件模块申请批准,需自行前往后勤技术部门领取;边境物流数据库访问权限批准,但仅限于Level 7 授权范围内的非敏感字段;“鼹鼠”的咨询申请,则需要排队等待安排。
第一步棋,算是落下了。
就在我准备前往后勤部门领取硬件模块时,个人终端收到了一条来自陌生内部编码的信息,内容极其简短:
【‘算盘’召见。地点:决策辅助中心三号分析室。时间:30分钟后。携带现有项目非涉密摘要。——调度中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