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云舟化作一道银色流光,悄无声息地滑过蔚蓝天幕,将青岚宗的连绵山峦远远抛在身后。舟身刻录的隐匿符文微微闪烁,使其在高空云层间若隐若现,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凡俗眼目与低阶修士的注意。
启站在舟首,青衫被高空疾风吹得紧紧贴在身上,勾勒出略显单薄却蕴含无穷力量的线条。他微微俯身,双手扶着冰凉的船舷,那双倒映过混沌鸿蒙的眼眸,此刻正清晰地倒映着脚下飞速流转的壮丽山河。
阡陌纵横的田野,如同打翻的翡翠棋盘;蜿蜒曲折的江河,如同奔腾闪耀的银练;星罗棋布的村庄城镇,如同大地之上生长的苔藓,散发着微弱却繁密的生命波动。
这是一种与鸿蒙的死寂、青岚宗的局促截然不同的景象。广阔,鲜活,充满了动态的细节。
“……好大。”启轻声自语,这是他此刻最直观的感受。世界之大,远超他之前的想象。青岚宗,原来只是这无边画卷中微小的一点。
侍立在后的林风四人闻言,相视一笑。林风上前一步,恭敬中带着一丝引导的意味,指着下方介绍道:“前辈,下方已是沧澜江支流‘玉带河’流域,属东林郡地界。您看那片建筑密集之处,便是郡治‘安澜城’,人口逾百万,算得上是东域一座繁华大城了。”
启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只见远处地平线上,一座巨城的轮廓在日光下隐约可见,城郭巍峨,屋舍鳞次栉比,无数细小的光点(行人车马)在其中流动,如同蚁群。一种嘈杂却充满生机的混合波动,即便隔着如此遥远距离,也能模糊感知。
“……很多人。”启点了点头,记下了“城”和“很多人”的关联。
“前辈若是感兴趣,我等可在前方山林降落,稍作歇息,再步行前往安澜城。穿云舟目标太大,不宜直接降临凡人城池。”林风建议道。这是出发前李慕玄反复叮嘱的,尽量低调,融入凡俗,减少注目。
启无所谓地点点头,他的目的只是“看”和“体验”,方式并不重要。
穿云舟悄然降低高度,掠过一片郁郁葱葱的山林,最终在一处人迹罕至的山谷中平稳降落。银光一闪,小舟被林风收起。
脚踏实地,空气中弥漫着草木泥土的清新气息,夹杂着远处城镇传来的隐约人声,与青岚宗灵山之上的清灵之感又自不同。
“前辈,由此往东三十里,便是安澜城。沿途会有官道,亦有村落茶肆,可慢慢行走观览。”林风展开地图玉简,再次确认了路线。
启迈开步子,沿着依稀可辨的林间小径,朝着人烟波动的方向走去。裂爪熊缩小了体型,如同一只大型黑犬,警惕地跟在身侧,时不时耸动鼻子嗅着空气中陌生的气味。林风四人则分散在四周,看似随意,实则隐隐形成护卫阵势,眼神锐利地扫视着周围环境。
一路上,启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他看到田间劳作的农人,赤着脚,挽着裤腿,古铜色的皮肤上淌着汗水,口中哼着不成调的俚语山歌。他们的能量波动微弱至极,却带着一种质朴的、与土地相连的韧性。 他看到赶着牛车、拉着山货的老汉,车上堆满了新鲜的瓜果蔬菜,散发着泥土与清香。 他看到道旁简陋的茶棚里,行脚的商贩、歇脚的旅人聚在一起,喝着粗茶,高声谈笑着各地的见闻奇事,言语间充满了市井的鲜活与烟火气。
这些景象,这些波动,都与青岚宗内修士的清修、黑煞宗的阴冷、巡天阁的冰冷截然不同。这是一种更原始、更接地气的“活着”的状态。
启走得很慢,时不时会停下来,看着某样东西出神。林风等人也不催促,耐心地守候,并低声为他解释一些凡俗常识,比如“耕种”、“交易”、“钱财”、“官府”等等。
“……他们……不用修炼?”启看着一个躺在板车上晒太阳、惬意地抠着脚丫的老汉,疑惑地问。在他有限的认知里,吸收能量(修炼)似乎是所有“有波动”存在的本能。
柳依依掩嘴轻笑,解释道:“前辈,世间亿万生灵,能踏上修行之路的万中无一。绝大多数凡人,终其一生便是如此,耕织劳作,娶妻生子,平淡却也自在。”她语气中并无轻视,反而带着一丝淡淡的感慨。
“……自在?”启看着那老汉满足的笑容,似懂非懂。
天空不知何时积聚起了乌云,隐隐有雷声滚动。
“要下雨了。”吴铭抬头望天,掐指略算,“看这云气,雨势怕是不小。前辈,前方不远处有座山神庙,年久失修,但可暂避风雨,不如我们加快脚步,先去那里避一避?”
启点了点头。他对“雨”并不陌生,在青岚宗也见过,觉得水珠从天而降的感觉挺有趣,但既然吴铭说需要“避一避”,那便避一避。
几人加快脚步,刚踏入那座破旧的山神庙门槛,豆大的雨点便噼里啪啦地砸落下来,瞬间天地间一片水幕茫茫,水汽混合着泥土的腥气扑面而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