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方案应运而生:炒面,就是把面粉或者杂粮粉焙炒脱水,再加上油脂,动物油或者植物油凝固后能增加能量,再加上少量盐和糖调味。
原理就是通过脱水减少体积,利用油脂提升热量,然后混合压实。
帝经根据现有的粮食种类,粟米、麦、豆,以及油脂储备,猪油和少量菜油,还有盐糖库存,精确计算出了最优的混合比例——粟麦豆粉按照7:2:1的比例,猪油占比15%,盐2%,糖3%!
按照这个比例,单位体积的热量能提升300%,饱腹感也特别强。
工艺也尽量简化:用大锅焙炒去除湿气,再用石磨碾成粉末,然后把热油倒进去混合,最后用木模压制成型!
整个过程都不需要复杂的器械。
“有办法了!”
萧辰猛地抬起头,眼中燃烧着破釜沉舟的火焰,“金凤!马上打开县仓!所有存粮,按照我说的比例,粟米、陈麦、豆料,七二一!全部磨成粉!动作要快!”
“召集全城铁匠铺、饭馆里所有的大锅!都架到县衙广场!点火!焙炒!”
“征集所有的猪油、菜油!盐和糖也全部集中起来!”
“再去找木匠!连夜赶制一批一尺见方、半寸深,带格子的木框模具!”
一道道命令像狂风一样席卷开来,整个临江县城瞬间被动员起来。
县衙广场上,数十口大锅火焰熊熊,赤膊的汉子们使出浑身力气挥动铁铲,在滚烫的铁锅中翻炒着混合好的粮食粉末。
浓郁的焦香混合着谷物的香气,弥漫在整个县城。
石磨昼夜不停地转动,把炒熟的粮食碾成细腻的粉末。
在巨大的木盆里,滚烫的猪油、菜油被缓缓倒入金黄色的炒面中,再加入盐和糖,力工们拼了命地搅拌,最终融合成一种粘稠油润、香气扑鼻的糊状物。
最后,这些糊状物被填入带格的木框模具里,用沉重的石杵反复夯实、压紧。
一块块一尺见方、半寸厚,颜色深黄、质地坚硬得像土坯一样的“砖块”就脱模而出了。
这就是萧辰想出的“救命粮”——油脂压缩炒面砖。
“这…这东西能吃?”
负责搬运的民夫看着手中沉甸甸、硬邦邦的“砖头”,满脸的难以置信。
“玄凤!”
萧辰拿起一块刚脱模、还带着余温的炒面砖,递给旁边一直好奇观望的魁梧少女,“尝尝!”
玄凤早就被那香气馋得直咽口水,听到这话,毫不犹豫地接过“砖头”,张开嘴,露出一口白亮的牙齿,“咔嚓”就是一大口。
“唔!”
她眼睛一下子瞪得溜圆。
坚硬的口感让她腮帮子鼓动了几下,但紧接着,浓郁的麦香、油脂的丰腴、淡淡的咸甜味就在口腔中弥漫开来。
她用力咀嚼着,含糊不清地嚷道:“香!顶饿!比俺娘烙的炊饼…还顶饿十倍!”
说着,又是“咔嚓咔嚓”几口,一块巴掌大的“砖头”转眼间就进了肚子,她还意犹未尽地舔了舔嘴唇。
众人看着玄凤那满足的表情,再看看她手中那被啃掉小半块的“军粮砖”,又瞅瞅她依旧平坦的肚子,眼神一下子就变了。
这玩意儿,看着像砖,吃着也像在啃砖,可…真的太顶饱了啊!
“大人!按照您的方子,两千五百石粮食,一共制成了压缩炒面砖…一万八千块!”
金凤快速地拨动着算盘,声音里带着一丝激动,“每块大概重三斤!按照帝经计算,一块…足够一名士卒一天的所需!
要是省着点,甚至能撑一天半呢!”
一万八千块!
一块能顶一天!
这就意味着,这小小的“砖头”,能供给五千士卒将近四天的口粮啊!
远远超过了那三日的极限!
“好!”
萧辰顿时精神大振,“马上分装!每二十块捆成一捆,用油布裹紧,再用麻绳扎好!准备运输!”
运输?
可怎么运输呢?
雪深得都过膝了,山路也被封得死死的,苍狼骑又像附骨之蛆一样在一旁盯着。
萧辰的目光投向县衙后院,那里堆放着之前制造水泥和滑轮组剩下的竹竿、绳索,还有几架简陋的…雪橇。
“把所有不必要的大车都拆掉!用竹竿和绳索,给我改造成简易雪橇!越大越好!”
“征集全城的狗!大型的看家犬、猎犬,有多少要多少!套到雪橇上!”
“赤凤军护送队和临江民壮,全部换上白色罩袍!
带足箭矢和火油罐!我们…不走大路,从雪原上走!专走苍狼骑想不到的路!”
一支奇特的运输队在暴风雪的掩护下,悄悄离开了临江城。
数十架由竹竿、木板和绳索捆绑成的简陋大型雪橇,由数百条临时征召、套着简易挽具的大型犬只牵引着。
每架雪橇上都堆满了用油布严密包裹的方形“砖块”。
萧辰亲自带队,玄凤扛着一根碗口粗的硬木长棍走在最前面开路,赤凤军精锐和临江民壮组成的护卫队,身披白色罩袍,像雪地里的幽灵一样,无声地跟在雪橇两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