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面对朝廷一道紧似一道的催兵严旨,左宗棠拿出了他特有的“刚(犟)”劲和“智”谋。他回复朝廷的奏折写得冠冕堂皇:“臣部新集,需加整训;入浙路径,尚需探明;粮秣转运,尤费周章……”总之,困难重重,需要时间准备。
实际上,他率领楚军主力,就在江西广信、玉山与浙江衢州、常山交界的山区地带,开始了“武装巡游”。既不深入浙江境内承担责任,也不退回江西显得怯战。每日里,他或登山眺望浙江方向升起的烽烟,或督促士兵操练阵法,或与幕僚研究浙江舆图,仿佛一头耐心的猛虎,蛰伏于丛林边缘,目光炯炯地等待着猎物咽下最后一口气。
他派出的细作不断传回杭州的消息:城中断粮,人相食……守军士气崩溃……王有龄数次组织突围皆被击退……绝望的气氛笼罩全城……
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杭州城破的消息终于如同一声丧钟,传到了左宗棠的军营。浙江巡抚王有龄,在城破之际自缢殉国(一说服毒)。
左宗棠闻讯,沉默良久。他走到帐外,望着东南方向灰暗的天空,心中并无多少悲悯,只有一种尘埃落定的平静和跃跃欲试的激动。
几乎在同一时间,来自安庆的八百里加急也到了。曾国藩的信中只有寥寥数语,却字字千钧:
“季高兄:杭城噩耗已至,雪轩殉节。浙省无主,妖氛益炽!兄当速提劲旅,星夜驰援,力挽狂澜!涤生已具折保举兄台署理浙江巡抚,朝廷必允。浙事糜烂,非兄莫属!拯民水火,在此一举!切望速行!”
与此同时,曾国藩的《奏请以左宗棠专办浙江军务并请简授巡抚事》的奏折,也以六百里加急飞送京城。奏折中,他痛陈浙江危急,强调“非左宗棠不能当此巨任”,极力渲染左宗棠的才能和楚军的可用,并明确提出:“仰恳天恩,明降谕旨,将浙江巡抚一缺,即令左宗棠补授…俾得尽心经理,以冀挽回全局。”
1862年1月(同治元年正月),朝廷谕旨下达:授左宗棠为浙江巡抚,命其即刻率部入浙,剿办“发逆”,收复失地!
接到圣旨的那一刻,左宗棠抚摸着那方象征着封疆大吏权威的浙江巡抚关防大印,心潮澎湃。从咸丰十年(1860年)奉旨以四品京堂襄办曾国藩军务,到如今堂堂正二品巡抚,主政一省,不过短短两年多时间!这其中,固然有他自身的才略与楚军的浴血奋战,但曾国藩在关键时刻的推波助澜、运筹帷幄,甚至那番冷酷却精准的政治算计,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涤公……这份人情,我左季高记下了!”左宗棠目光灼灼,望向东方那片烽火连天的土地,“浙江,我来了!”他翻身上马,楚军旗帜猎猎,如同出匣的利剑,终于刺向了属于他的战场。一场属于左宗棠的、波澜壮阔的浙江平乱与复兴的篇章,就此拉开序幕。而曾国藩,在安庆的督署中,看着左宗棠东进的消息,也微微松了口气,东南棋局,他又落下了一枚关键而有力的棋子。
上海,这座位于长江口的通商巨埠,此刻正笼罩在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东征大军的阴影下。松江失陷的硝烟尚未散尽,太平军的旌旗已逼近城垣。租界内,洋商们惴惴不安,华界里,更是风声鹤唳,人心惶惶。
江苏巡抚薛焕,这位名义上的江南最高长官,早已失去了对苏南大部分地区的控制,只能带着残兵败将,龟缩在上海县城和租界边缘,依靠洋人的“中立”和刚刚崭露头角的华尔洋枪队勉强支撑。他每日焦头烂额,既要应付咄咄逼人的太平军,又要周旋于各怀心思的列强领事之间,早已心力交瘁。
上海城内,一群忧心如焚的江南士绅聚集在团练大臣庞钟璐的府邸。窗外,黄浦江上洋轮穿梭,汽笛呜咽,仿佛在为这座孤城奏响哀歌。室内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庞大人,不能再等了!”一位须发皆白的老翰林声音颤抖,“李逆(李秀成)大军压境,薛中丞(薛焕)困守一隅,若无强援,上海沦陷只在旦夕!届时,生灵涂炭,江南膏腴之地尽入贼手,洋税财源亦将为贼所用啊!”
庞钟璐眉头紧锁,长叹一声:“援兵?向谁求援?苏南已糜烂,江北兵力自顾不暇。唯今之计,只有…”
“只有曾大帅(曾国藩)!”一个清朗而带着决绝的声音响起,打断了庞钟璐的话。众人望去,说话者正是户部主事钱鼎铭。他虽只是六品京官,因丁忧在籍,此刻亦在城中。他身材不算魁梧,但眼神锐利如电,透着一股书生的倔强与担当。
“曾大帅新克安庆,威震东南,麾下湘军乃百战精锐!若能请得曾帅分兵东援,上海可保,东南大局可定!”钱鼎铭越说越激动,站起身,环视众人。
“鼎铭兄所言极是!”另一位士绅接口,“然安庆远在千里之外,陆路皆为长毛阻隔,水路亦凶险难测,如何通达?何人敢往?”
厅堂内一片沉默。是啊,这趟求援之路,九死一生。不仅要穿越被太平军控制的广阔区域,还要面对长江上可能遭遇的太平军水师。谁敢担此重任?
钱鼎铭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一张张或犹豫、或恐惧、或期待的脸庞。他猛地向前一步,对着庞钟璐和众士绅深深一揖,朗声道:“诸位父老!上海非仅一城,乃东南财赋之枢,中外通商之喉!若失上海,贼得巨资强援,则江南半壁尽墨,朝廷财税枯竭,剿灭长毛更添万难!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鼎铭不才,愿效申包胥秦庭之哭,蹈汤火,冒锋镝,赴安庆面谒曾大帅,泣血求援!”
掷地有声的话语,如同惊雷在寂静的厅堂中炸响。所有人都被钱鼎铭的胆识和决心所震撼。庞钟璐眼眶微红,上前紧紧握住钱鼎铭的手:“鼎铭!此去千难万险…”
“鼎铭心意已决!为吴中百万生灵,为朝廷东南大局,虽万死,不敢辞!”钱鼎铭语气斩钉截铁。
喜欢晚清三杰恩仇录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晚清三杰恩仇录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