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提到,薛家经营的皇商渠道,近日发现有一批本该供应京营的优质皮革和药材,被人暗中截留,转而流向黑市,且价格远低于市价。
经手人似乎与京中某位王爷府上的长史以及兵部某位员外郎有关。
薛宝钗在信中并未明指是谁,但提供的线索已经足够清晰。
她表示,薛家无意卷入任何纷争,故特此告知,望侯爷明察。
信的末尾,还附上了一个黑市交易的具体地点和时间。
秦易看完信,沉吟不语。
薛宝钗……
果然不简单!
一个深闺女子,竟然能察觉到这种隐秘的勾当,并且有勇气、有手腕将消息送到自己手上。
她所说的感念恩情或许是真,但恐怕也有借此向自己示好,为薛家留一条后路的打算。
无论如何,这条信息来得太及时了!
他正愁找不到那些家伙暗中使绊子的确切证据!
“此事,还有何人知晓?”
秦易看向薛贵,目光锐利。
薛贵吓得一哆嗦。
“回侯爷,绝无他人!小姐是暗中查访,只吩咐小人一人前来送信,连太太都不知道!”
“很好。”秦易点点头。
“回去告诉你家小姐,她的心意,本侯收到了。这份人情,本侯记下了,薛蟠当日冒犯本侯的事情就一笔勾销,本侯也不会因此为难薛家。”
薛贵如蒙大赦,连连磕头,在亲卫的带领下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军营。
秦易握着那封信,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
忠顺亲王,还有兵部的蠹虫。
终于抓到你们的尾巴了!
他立刻唤来张猛,低声吩咐一番。
张猛领命,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立刻点齐一队绝对可靠的精锐亲兵,连夜出营而去。
次日清晨,一场雷霆行动悄然展开。
根据薛宝钗提供的线索,张猛带人突袭了那处黑市仓库。
人赃并获,当场抓获了正在交易的王府长史和兵部员外郎的心腹管家,以及大批印有军械监标记的物资!
消息传回,朝野再次震动!
人证物证俱在,铁证如山!
雍和帝闻讯勃然大怒,当即下旨,将涉案的兵部员外郎革职查办。
那位王府长史也被忠顺亲王“大义灭亲”地交了出来顶罪。
但谁都明白,这背后必然有忠顺亲王的身影。
经此一事,京营的后勤供应瞬间顺畅了许多,再无人敢暗中作梗。
秦易的威望在京营中再次飙升,而那些旧勋势力则如同被狠狠敲了一记闷棍,暂时收敛了许多。
秦易坐在中军帐内,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薛宝钗……
这个女子,冷静、理智、敏锐,而且懂得审时度势。
在她那个哥哥和母亲的衬托下,显得格外不凡。
这份人情,确实不小。
京营风波暂告一段落,后勤畅通,整顿得以继续深入。
秦易终于得以稍歇,回府休息一日。
刚回府不久,林黛玉便乘着荣国府的马车过来了。
名义上是来探望父亲林如海,但少女的心思,又有几人看不透。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调养,林如海的气色明显好了许多。
已经能在下人的搀扶下在院子里慢慢走动片刻。
见到女儿前来,自是欣喜不已。
黛玉仔细询问了父亲的饮食起居,又看了太医新开的方子。
见父亲确实一日好过一日,这才真正放下心来,清丽的小脸上露出了真切的笑容。
父女二人在静思苑说了好一会儿话。
林如海精神不济,需要休息,黛玉便体贴地告退出来。
她刚走出静思苑,早已等候在外的香菱便笑着迎了上来。
“林姑娘,我们爷吩咐了,若是姑娘得空,请去花厅用些茶点。”
黛玉脸颊微红,轻轻点了点头:“有劳香菱姐姐了。”
来到花厅,只见秦易正坐在那里看书。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他身上,柔和了他平日冷硬的线条,竟显出几分难得的宁静儒雅。
听到脚步声,秦易抬起头,看到黛玉,放下书卷。
“林妹妹来了。林叔父可还好?”
“多谢秦大哥关心,父亲今日气色很好,精神也健旺了些。”
黛玉轻声回道,在一旁的绣墩上坐下。
香菱奉上精致的茶点和香茗,便乖巧地退到一旁。
两人一时无言。
黛玉垂眸看着杯中袅袅升起的白气,心跳有些加快。
自回京那日府门前一别,她还是第一次单独见到秦易。
那日他霸道维护她的身影,时常在她脑海中浮现。
“在府里……可还住得惯?无人再敢怠慢了吧?”
秦易打破沉默,语气较平日温和许多。
黛玉抬起头,眼中含着感激。
“一切都好。外祖母待我极好,下人们也都很是尽心。”
她知道,这一切都得益于眼前之人那日的警告。
“那就好。”秦易点点头。
“若有什么短缺,或是有人暗中给你气受,不必隐忍,直接让紫鹃来告诉平儿或香菱即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