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铁骨铮铮的话语落罢。
林冲望着眼前这位须发皆白,却锐意不减当年的老将,心中亦是激荡不已。
上前一步,亲手将刘法扶起。
神色上没有丝毫作为太尉的倨傲,仿佛还是当年那个刘法麾下的小小将领。
“好!有经略此言,西夏何愁不平!”
“冲这便回京,即刻拟旨,调拨大军、火炮、粮草。”
“经略且在修养些时日,只待开春化冻之后,便可挂帅出征!”
“不!”
却见刘法大手一挥,虎目圆睁,中气十足。
“北地苦寒,西夏蛮子好过不到哪去,而我等则不然。”
“兵贵神速,何待开春?”
“老夫今夜便要入营,熟悉兵马,你去筹备后勤,半月之内,必须开拔!”
林冲见他心意已决,那股迫不及待的战意几乎要溢出。
略一沉吟过后,觉得虽有急促,但也问题不大,当即颔首点头应下来。
况且,与其相处多年,他也深知这位老将心中压抑许久的愤懑与夙愿。
当即重重点头:
“好!”
“冲便在汴梁,静候经略凯旋!”
二人于亭中定下这桩军国大事。
而两人同样作为军中宿将,之后如何征伐之事各自心中有谱,便不再过多赘述。
林冲再次对严华稽首一礼,算是辞别。
随后便策马离了山庄,径直返回汴梁城中。
......
建炎四年冬末,大周新朝再起兵戈。
十万西征大军于汴梁城外开拔。
老将刘法身披重甲,面容肃穆,亲扶一口薄皮棺椁,行于三军阵前。
在万千百姓的瞩目与沉凝眼神的注目下。
义无反顾的出城而去,不破西夏,势不还朝!
朝堂之上,林冲坐镇中枢,一面总领朝政,推行新法,一面又不断调拨天下钱粮,源源不断地供给西路大军。
大周这架庞大而崭新的战争机器,已然开动。
而就在中原大地全力应对这最后一场国战之际,千里外的江南明州,一场关乎文明走向的变革,亦在悄然拉开序幕。
......
明州港,大周通行商行,南洋总号。
眼下这座大周上下最繁华的海港,其繁忙景象,比之陈安离去时之时,更甚三分。
总号后院,一间守备森严的静室内。
四喜一身锦袍,神情肃穆。
他正对着面前几位商行中最高层的管事,以及格物院派来的匠首,沉声分说着。
“诸位,少爷...不,公中的最高指令,想必尔等已经知晓。”
在他面前,正是那日接待陈安,如今已被破格提拔为“四海经略使”,总领商行一切海外事务的海事管事。
那管事神情激动亢奋,闻言当即上前一步,躬身行礼:
“好叫大掌柜放心!”
“庄主之令,便是我商行万死不辞之使命!”
“我等早已将庄主所言,刻于石碑,立于总号正堂。凡我商行中人,皆需日夜诵读,铭记于心。”
“只要我商行存在一天,这般警言就永不会忘。”
四喜缓缓点头,目光扫过众人。
他如今久居上位,执掌这富可敌国的庞然大物,眉宇间亦多了几分不怒自威的气势。
说出的声音平淡却也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一如当年陈安嘱托他时一般:
“少爷的规矩,便是我‘大周通行商行’的规矩。”
“我等虽为商贾,求取阿堵物乃是本分,然少爷所谋,乃是万世之基,开疆辟土之不世之功。”
他站起身,走到那幅由陈安亲手绘制,早已超脱大周疆域,囊括了四海汪洋的【世界舆图】之前,眸光深邃。
“少爷有言:‘我辈当行于四海,无所不至,而非固守中原,与国争利’。”
“此言,当为我商行万世不易之宗旨!”
四喜转过身,神情肃然:
“自今日起,商行当倾尽财力,组建两支特遣船队。”
“此事,我已上禀太尉府,得林太尉与岳郡王全力支持,格物监亦将倾力配合。”
那海事管事精神一振,连忙回禀:
“回禀大掌柜!‘镇海’级宝船已加紧督造。依照公中手令,此特遣船队功共属于大周海贸商行,专司远洋开拓!”
“船队共分两支,‘启明’与‘望舒’。”
“‘启明’三艘‘镇海’级,辅以补给楼船二十,将一路向东,验证‘天地浑圆,东出西归’之伟业!”
“‘望舒’亦是同等规模,将一路向南,深入汪洋,寻觅那‘流泪之树’!”
“好。”
四喜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抹满意。
“那悬赏与一应事务,你当立刻布告天下,广纳四海奇人异士。”
“小人明白!”
那管事声音愈发亢奋。
“金万两之赏格已备妥!”
“凡能助船队功成者,无论出身,皆可得此泼天富贵。”
“而两桩功业的首功者,无论生死,皆可得少爷一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