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三天,萧凛过得异常充实。
云壑长老并未立刻传授高深的功法,而是如同一位耐心的启蒙先生,从最基础处着手。他让萧凛每日清晨面对东方初升的朝阳,感受紫气东来的那一丝微弱却纯阳的生机;正午时分,则静坐于古树下,体会草木荣枯、大地承载的厚重之意;夜晚,又让他仰望星空,尝试与那遥远而冰冷的星辉建立一丝若有若无的联系。
“感知,是一切的基础。”云壑长老如是说,“你所修的青云诀,重在炼化天地灵气,是‘取’。但天地之大,并非仅有灵气可借。星辰之力、地脉之气、草木生机、乃至众生愿力,皆有其‘势’与‘理’。欲明灵契之纹,先需感知万物之性。”
萧凛依言而行,摒弃了急于求成的心态,沉下心来,用身心去感受这幽谷中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起初,他只能感受到灵气的流动,但渐渐地,在云壑的引导下,他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他能感觉到脚下大地沉稳的脉动,能“听”到古树缓慢生长的呼吸,甚至能在夜深人静时,隐约捕捉到那洒落肩头的星辉中蕴含的、冰冷而浩瀚的古老意志。这种感知并非神识的外放探查,而更像是一种心灵的共鸣,一种对世界本源的细腻触摸。
在这个过程中,他怀中的石板碎片也变得更加“温顺”,不再散发混乱意念,反而像是一个沉默的导师,当他感知到某种特定气息(比如星辰之力或古老草木的生机)时,碎片会传来微弱的共鸣,仿佛在肯定他的方向。
第三天傍晚,萧凛盘坐在溪边,闭目凝神。夕阳的余晖温暖地洒在他身上,溪水潺潺,鸟鸣啁啾。他并未刻意运转功法,只是放松身心,让自己融入这片天地。
忽然,他心有所感,下意识地伸出手指,凌空虚划。指尖并无灵力光芒,但随着他意念流转,勾勒出一个极其简单、却与他之前所学任何符箓都不同的扭曲纹路。那纹路乍看杂乱,细看却仿佛蕴含着溪水流动的韵律与夕阳的余温。
就在纹路成型的瞬间,他身周尺许范围内的空气似乎微微荡漾了一下,几片飘落的树叶轨迹发生了极其细微的偏转,仿佛被一股柔和的力量轻轻推开。
萧凛猛地睁开眼,看着自己的手指,心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喜。
“不错。”云壑长老的声音在一旁响起,他不知何时已来到溪边,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虽只是皮毛,却已触摸到了‘意动纹随’的门槛。灵契之纹,重意不重形,核心在于以自身意念,引动天地万物内在的‘理’,与之建立短暂的‘契约’。”
他走到萧凛身边,用竹杖在地上轻轻划出一个更加复杂、与萧凛怀中册子上某个图案有几分相似的纹路:“你看此纹,并非固定不变。若引动水势,当如涓流蜿蜒;若引动风势,当如清风拂柳;若引动山势,则需厚重沉稳。纹是桥梁,意是根本。”
萧凛聚精会神地看着,只觉得那简单的纹路在云壑手下,仿佛活了过来,蕴含着无穷的变化。他之前研读那本册子,只觉晦涩难懂,此刻经云壑深入浅出地点拨,许多关窍豁然贯通。
“前辈,这灵契之纹,究竟源自何处?”萧凛忍不住问道。他感觉,这绝非普通的法术体系。
云壑望向天边最后一抹晚霞,目光悠远:“相传,在比上古更久远的时代,人族初生,于万族夹缝中挣扎求存。有先贤观星象、察地脉、悟万物运行之理,创出灵契之纹,非为杀伐,而是为了与天地万物沟通、共存、互惠。凭借此纹,人族得以在蛮荒大地上立足。你所见的册子,还有那‘星殒之核’的碎片,皆是与那个失落时代相关的遗存。”
他顿了顿,看向萧凛:“你身负古国遗脉,又得此遗物,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但切记,力量无分正邪,关键在于执掌之心。灵契之纹若用于巧取豪夺,与邪法无异;若用于感悟天地,守护平衡,方是正道。”
萧凛肃然点头,将这番话深深记在心里。
当晚,云壑开始正式指导萧凛绘制最简单的灵契纹。并非用朱砂符纸,而是以自身灵力为引,凌空勾勒。这对灵力的控制力要求极高,稍有偏差,纹路便会溃散。
萧凛失败了一次又一次,灵力消耗巨大,额头见汗。但他心志坚韧,毫不气馁,每一次失败后都仔细回味,调整意念与灵力的配合。
直到月上中天,他终于成功地、颤颤巍巍地在空中维持住了一个最简单的“聚灵纹”数息时间!虽然效果微乎其微,只能聚集身边极小范围的灵气,但这是一个零的突破!
云壑满意地点点头:“初窥门径,已属不易。剩下的,便是水磨工夫的练习与感悟了。明日,你便离开幽谷吧。”
萧凛一愣:“前辈,我……”
云壑抬手打断了他:“你的路不在这里。幽谷虽好,却是避世之地,久居于此,于你的成长无益。外面的世界,虽有风雨,亦是磨砺。你身负的因果,终究需要你去面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