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远的手指在青铜残片上轻轻摩挲,海风裹挟着咸湿的气息从“探海号”的舷窗钻进来。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老长,投在舱壁上那些泛黄的航海图上。
“这个符号……”他喃喃自语,指尖停在一片铜锈斑驳的纹路上。
三个月前在南海宋代沉船中发现的三块青铜残片,此刻在灯光下泛着幽绿的光。残片上蚀刻着北斗七星的图案,但第七颗“摇光”的位置却偏离了现代星图整整七度。
林珊端着两杯咖啡走进实验室,长发被海风吹得微微扬起。
“还在研究那几块青铜片?”她将马克杯放在程远手边,杯底与金属台面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
程远抬头,看见她白大褂领口别着的那枚珊瑚胸针——那是上个月她生日时自己送的礼物。
“你看这里。”程远拉过林珊的手腕,她皮肤上淡淡的茉莉香气混着咖啡的苦涩萦绕在鼻尖。
“商周时期的北斗位置应该更接近北天极,但这块残片的刻痕显示……”他的铅笔在图纸上划出一道弧线,“当时的水手可能用某种修正值来校准方位。”
林珊俯身时发丝垂落,扫过程远的手背。
她突然指向残片边缘:“这里有个凹槽!”放大镜下,青铜边缘呈现出规则的锯齿状,像是某种精密仪器的组件。
程远猛地站起,膝盖撞到桌角也浑然不觉。他奔向资料柜,哗啦啦翻出一叠泛黄的文献。
“《周礼·夏官》记载的‘挈壶’水钟……李诩在《戒庵漫笔》里提到的‘周髀算尺’……”他的声音因兴奋而颤抖,“这可能是迄今发现最早的航海计算器!”
甲板上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船长郑海峰推门而入,络腮胡上还挂着海盐结晶:“程博士,声呐发现新目标!”
他递来的平板电脑上,一个梭形阴影静静躺在海底断崖边缘,轮廓清晰得不像自然形成物。
潜水器“蛟龙”号缓缓沉入幽蓝。程远透过观察窗,看见成群的金枪鱼从舷窗外掠过,它们的鳞片反射着探照灯的光,像一串流动的星辰。
深度计显示他们已经下潜到120米,水温骤降至11摄氏度。
“注意右侧断层。”耳机里传来林珊的声音。
程远转头,一道陡峭的海底断崖赫然出现,崖壁上附着着色彩斑斓的珊瑚群。就在断层转折处,半截桅杆斜插在沉积层中,缠满了深红色的柳珊瑚。
郑海峰操纵机械臂轻轻拂去沉积物,木屑在光束中缓缓飘散。
突然,一块刻满符号的石板暴露出来——那是与青铜残片完全一致的星象图!程远的心跳加速,他注意到石板中央凹陷处的形状,恰好能容纳他们发现的青铜组件。
“全体注意,洋流变化!”监测员的声音突然切入通讯频道。
潜水器剧烈摇晃起来,程远看见无数银亮的气泡从断崖底部喷涌而出。在翻腾的泡沫间,他隐约瞥见崖壁裂开一道缝隙,里面闪烁着金属的冷光。
林珊突然抓住程远的手臂:“那里面……有东西在发光!”
她的指甲几乎掐进他的潜水服。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程远看见裂缝深处排列着七盏青铜灯盏,即便在深海中依然泛着诡异的青光。
实验室里,七块青铜组件在防弹玻璃罩中排列成北斗七星形状。
程远用镊子轻轻拨动“天枢”位置的组件,它发出清脆的咔嗒声,整个装置突然旋转了十五度角。
“果然如此!”林珊的惊呼带着回音。她正在操作3D扫描仪,屏幕上显示出组件内部的复杂齿轮结构。
“每个节点都能独立转动,通过榫卯咬合传递角度……”她的指尖在键盘上飞舞,“这根本是台机械计算机!”
程远突然想起什么,从保险柜取出一卷竹简。
这是上个月在西沙群岛古庙遗址发现的《航海占验》,此刻在紫外线下显现出隐藏的朱砂批注:“斗柄东指,海若开道;七曜连珠,龙宫现世。”
窗外暴雨骤至,雨点砸在舷窗上像无数敲击的鼓点。
程远的手指悬停在青铜装置上方,心跳声在耳膜里轰鸣。
他深吸一口气,将“摇光”组件向右转动七度——正好是他们发现的星图偏差值。
“咔—咔—咔”,一连串机关运转的声音响起。
七块青铜组件同时亮起幽蓝的微光,在桌面上投射出一幅完整的星图。
更惊人的是,光点之间出现了细如发丝的金线,勾勒出一条蜿蜒的航线,终点指向南海某处无名礁盘。
林珊的呼吸喷在程远颈侧:“这就是……周代的‘天文导航仪’?”她的声音轻得像是怕惊动沉睡三千年的幽灵。
“探海号”在浪涛中剧烈颠簸。
雷达屏幕上,台风“白鹿”的红色旋涡正在逼近。程远攥紧栏杆,看着甲板上忙碌的身影——科考队员们在暴雨中固定设备,像一群与海神搏斗的蚂蚁。
“必须现在下潜!”程远抹去脸上的雨水,“等台风过去,洋流会改变海底地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