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霸王宫。虞心苑。
初夏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光洁的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奇花异草的芬芳与淡淡的药香交织,营造出一方隔绝烽火的宁静。然而,这份宁静之下,暗流从未停息。
虞瑶斜倚在临水的轩窗边,手中捧着的并非医书,而是一卷看似普通的素色帛书。帛书质地细腻,却无任何落款印记。
这是半个时辰前,由苑中一名负责采买药材的老仆“无意间”混在新鲜草药中送进来的。老仆是虞瑶信任的人,早年受过她救命之恩,只知是城中“济世堂”新来的东家托他转交,说是“故人相赠的养身方子”。
虞瑶屏退左右,独自展开帛书。上面的字迹清癯飘逸,力透帛背,她脑海中立刻浮现张良的身影,当真字如其人。
帛书内容依旧隐晦,如同谶语:
“荧惑之芒暂敛于西,然其性未驯,伏于蒿莱(指刘邦退守荥阳以西,暂时蛰伏,但野心未消)。
龙睛之幽搏动未宁,贪噬未止,尤嗜怨煞(骊山龙睛对杀戮怨气仍有贪婪反应)。
紫微之侧,星斗易位,阴云潜生(帝星旁辅星位置变动,暗指刘邦立储,后宫生变)。
枢纽维艰,当持静笃,慎引天雷(你身处枢纽位置艰难,应保持沉静,避免引动剧烈冲突)。
东南风暖,或可暂栖(东南方(彭城)对你来说相对安全,可暂居休养)。
故人顿首,祈安。”
没有寒暄,没有署名。但字里行间传递的信息,却让虞瑶秀眉紧蹙,指尖无意识地缠绕着那缕玄紫色的发丝。
张良为何送信?目的何在?
劝诫虞瑶并通过她影响项羽在荥阳方向暂时保持克制,避免在刘邦立储、内部可能不稳的当口,再发动类似彭城之战或强攻荥阳那种规模、可能引发“龙睛”剧烈反应和巨大伤亡的“天雷”之战。
当然也是为了刘邦争取时间。
虞瑶看着帛书,心中了然。她感激张良的警示和关切,更明白他信中未言明的深意——希望她以自身的影响力,在项羽身边充当一个温和的“刹车”,这既是为了天下少造杀孽,也是为了防止“死结”因剧烈冲突而再次绷紧、威胁虞瑶自身。
避免楚汉之间再次爆发玉石俱焚的大战。她想起荥阳城下的尸山血海,想起睢水为之不流的惨状,一股深沉的悲悯涌上心头。
紫苏小心翼翼地捧着一碗刚刚煎好、散发着浓郁药香的安神汤,脚步轻快地穿过九曲回廊。
苑内,精心培育的奇花异草在初夏的阳光下舒展着枝叶,散发着勃勃生机。几只色彩斑斓的鸟儿在笼中婉转啼鸣,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清香和宁静的气息,与苑外那个烽火连天、杀伐不断的世界,恍如两个截然不同的时空。
“姑娘,药好了,趁热引用吧。” 紫苏端着温热的安神汤药,脚步轻快地进来,打破了沉思。
虞瑶迅速将帛书收进袖中,恢复平静,接过药碗,一股微苦却带着回甘的药气钻入鼻端。她浅浅啜了一口,随口问道:“紫苏,前日让你送去疾医署给那审食其的‘生肌玉露膏’,可送到了?”
“送到了!孙疾医感激不尽呢!” 紫苏连忙点头,小脸上带着由衷的钦佩,“姑娘您真是神了!那审食其伤势那般沉重,胸腹几乎被洞穿,高热不退,孙疾医都说九死一生了!用了您配的药膏和内服的方子,竟真的挺过来了!孙疾医说,伤口愈合得比预想快得多,人也清醒了,只是虚弱得很,还需静养。还有……那个吕雉,” 她机警地看了看四周,将声音压得更低,“听说审食其活过来了,隔着墙哭了很久……那块‘雉’字玉佩,奴婢按姑娘您的吩咐,趁着送药的机会,悄悄塞还给她了。她拿到时,手抖得厉害……”
虞瑶微微颔首,眼中流露出一丝悲悯。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吕雉与审食其这对主仆或说患难与共之人,能在楚营这等龙潭虎穴中活下来,已是万幸。
至于那枚玉佩所承载的情义、牵绊与沉重的政治符号,又岂是她一个旁观者所能真正理解和评判的?她所做的,不过是出于医者本心和对命运无常的一丝怜悯。
就在这时,一个高大挺拔、带着一身征尘与无形威压的身影出现在苑门口。项羽刚与龙且、范增等人议完齐地最后的战事部署,眉宇间还残留着一丝金戈铁马的杀伐之气。
然而,当他锐利的目光穿过花木,捕捉到窗边那个素衣胜雪、娴静如水的倩影时,那丝戾气便如同冰雪消融般悄然化去,重瞳深处只剩下专注的温柔。
“瑶儿。” 他大步流星地走来,很自然地坐在她身边的锦垫上,极其自然地拿起她喝了一半的药碗,凑到鼻尖闻了闻,眉头微蹙,“今日气色尚可。这药味……似乎比昨日更苦了些?可好些了?” 他的声音低沉而醇厚,带着毫不掩饰的关切。
“不必忧心,好多了。” 虞瑶温婉一笑,将张良那卷关乎天下棋局的密信不着痕迹地收入袖中,不欲以这些玄奥莫测的预言扰他此刻难得的平和心神。她将话题引向他最关注的战场,“阿羽,齐地战事,田横可还负隅顽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