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从清晨起,在这片荒芜的山谷间,隐身少年与一群饥肠辘辘的野狼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追逐。这场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拉锯战,双方竟在不知不觉中跋涉了近二十公里。这既令人毛骨悚然又带着几分荒诞色彩的场景,简直超出了常人的想象。到最后,你甚至都分不清这群凶猛的掠食者究竟是在穷追不舍,还是在以一种奇特的方式陪伴着少年前行。
然而,这场看似荒诞的追逐对双方而言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对狼群而言,这不过是他们捕猎时惯常的耐心,他们无非是在等待一个最佳时机的出现;但对少年来说,这却是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意志较量。在这场漫长的对峙中,少年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心理重压,哪怕他的神经再多绷紧一分,都可能在这巨大的精神折磨下崩溃。因为只要那些闪着绿光的眼睛还在暗处若隐若现,致命的威胁就始终如影随形;只要少年的意志出现丝毫动摇,哪怕只是一个踉跄或片刻的迟疑,都会立即向这群虎视眈眈的掠食者暴露出致命的破绽。所以,体能与精神都达到极限的少年,还不得不装作很从容、很淡定,因为越害怕就会死得越快。
在这场追逐中,少年的每一次呼吸都像是一场战斗,他的胸膛剧烈起伏,心脏仿佛要冲破肋骨。他知道,自己不能停下,哪怕只是短暂的休息,都会让那些尾随着自己的身影瞬间扑上来。他必须保持冷静,必须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去与命运抗争。尽管双腿已经酸痛得几乎失去知觉,尽管汗水早已浸透了全身,他依旧咬紧牙关,强迫自己继续向前。他都不知道这样走下去何时是个头,仿佛永无止境,直到双方其中一方倒下。
事实上,狼群就是这么想的,就是要以逸待劳、不战而胜。因为饥饿他们也没有多少体能可供消耗,这样是最稳妥的办法。
而且,这些狼群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早已将对人类社会的畏惧从基因中彻底抹去。这种无畏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人类文明千万年来所秉持的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存哲学。在人类的价值体系中,除非其他物种对人类造成致命威胁,否则绝不会轻易举起屠刀。即便是在食物链顶端的掠食者,只要不触及人类的生存底线,也能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特别是在遭遇罕见旱灾的特殊时期,人类更能设身处地地理解:这场天灾不仅摧毁了人类的粮仓,更打破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狼是一种极具适应能力的独特动物,他们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栖息环境极其多样。从茂密的原始森林到开阔的草原地带,从高耸入云的崇山峻岭到干旱贫瘠的沙漠戈壁,几乎各种自然环境中都能发现狼群的踪迹。这种惊人的环境适应能力使得狼成为自然界中分布最广的陆地哺乳动物之一。他们不仅能在严寒的北极苔原生存,也能在酷热的沙漠边缘地带繁衍生息,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卓越的生存智慧。当溪河断流、森林死亡、水源干涸、草原枯萎,连最凶猛的掠食者也不得不铤而走险。狼群袭击人类聚居地的行为,实则是他们在生死存亡之际做出的最后挣扎,是自然界弱肉强食法则下的无奈选择。这就是这个时期的蓝星人类在保卫自己生存权时,却尽量不猎杀他们的原因。
此时,随着脚步的不断前行,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周围的地形逐渐变得开阔明朗起来。令人惊奇的是,荒芜的大地上,渐渐有了绿意,不久,可见原始森林中那些高耸天际的参天古木竟然还有不少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它们粗壮的树干依然挺立,茂密的树冠间依稀可见点点绿意。沿途的景观也开始丰富起来,地面上陆续出现了、罗汉竹、人面竹等各类形态各异的植物,它们或匍匐或挺立,在这片土地上顽强生长,为荒凉的大地增添了一抹生机。
正午阳光逐渐变得刺目,炙热的空气像是在考验着少年的耐力。而狼群似乎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他们的步伐开始变得更为谨慎,绿莹莹的目光始终锁定着少年的一举一动。偶尔传来几声低沉的嚎叫,打破了山野中的寂静,那声音既带着威胁,又似乎隐藏着某种试探。少年明白,这些野兽正在评估他的状态,寻找最佳的进攻机会。因此,他展示了一下体能,快走了几步,继续伪装出一种虚假的安全感,让狼群误以为他还游刃有余。
然而,人类终究不是机器,总会迎来极限。当少年来到一片陡峭的岩壁时,他精神一振,但脚步终于出现了迟缓。要是昨天或前天,甚至就是早上,他是最希望出现狼爬不上去的岩壁的,因为自己能爬上。可此时,极致虚弱的体能让他失去了这个信心。果然,他稍一尝试,纵身跃上一处略高的凸起,马上滑落下来,站立不稳,差点摔倒。
这一瞬间,狼群的动作明显加快了,他们的喘息声、爪子刮过地面的声音越来越近,仿佛下一秒就会将少年吞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