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凯正沿着既定的轨迹,朝着全明星新秀赛的目标一步步咬牙追赶,可命运的转折,往往藏在最不起眼的瞬间。
那天是对阵明尼苏达森林狼队的常规赛,第三节还剩五分多钟,湖人队发起快攻,威廉姆斯把球甩到前场,林凯插上接球,眼看就要完成一记漂亮的上篮。就在他双脚离地、身体腾空的刹那,一道壮硕的身影突然从斜后方冲了过来——是森林狼队的中锋“疯狗”马克·马德森。
这个以防守玩命、动作凶悍闻名的球员,根本没给林凯留任何缓冲空间,两人结结实实地在空中撞在了一起。林凯的体重比马德森轻了近三十磅,身体像被撞飞的纸片一样失去平衡,重重地侧着摔向地板。
“砰!”
沉闷的撞击声在球馆里格外刺耳,连看台上的观众都下意识地皱起了眉头。
落地的瞬间,林凯只觉得右脚踝像是被铁锤砸中,钻心的剧痛顺着神经蔓延到全身,眼前猛地一黑,差点当场晕过去。他死死地抱着脚踝,身体不受控制地蜷缩起来,冷汗几秒钟就浸透了额前的头发,连呼吸都变得急促。
“哔哔哔!”裁判的哨声急促地响起,快步跑到事发地,对着马德森比出犯规手势。
灰熊队的队医拎着医疗箱,几乎是跑着冲进场内;加索尔、威廉姆斯等队友也围了上来,脸上满是担忧,没人敢轻易碰林凯的腿。现场球迷的欢呼声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压抑的惊呼,不少人站起来,紧紧盯着地板上的林凯。
队医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检查了一下林凯的脚踝,见他疼得浑身发抖,立刻对着场外挥手,示意担架进场。工作人员轻手轻脚地把林凯抬上担架,用毛巾盖住他的身体,慢慢推出了球馆。林凯躺在担架上,眼神盯着天花板,心里一片慌乱——他隐约觉得,这次伤得不轻。
更衣室里,队医拿着检查报告,表情严肃地坐在林凯身边:“右脚踝严重扭伤,还有点韧带拉伤,最少得休战4到6周。”
“4到6周?”
林凯重复着这句话,心脏像是被一只手攥紧,瞬间凉了半截。他飞快地在脑子里算着时间:4周就是28天,6周更是42天,这意味着他至少要错过十五场比赛。现在距离全明星周末只剩不到两个月,等他伤愈复出,新秀赛的选拔都快结束了。
原本他的新秀赛名额就只是个渺茫的希望,全靠最近几场稳定的表现攒人气,一旦缺席这么久,数据断层,球迷关注度下降,这个希望恐怕会彻底破灭。更让他焦虑的是轮换位置——他刚在灰熊队站稳脚跟,从垃圾时间边缘球员拼到稳定轮换,NBA的竞争从来都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段时间里,替补席上的其他控卫肯定会抓住机会表现,等他回来,说不定早就没了自己的位置。
伤病,果然是运动员最大的天敌。
林凯躺在理疗床上,看着右脚踝肿得像个馒头,皮肤泛着不正常的青紫色,心里又沮丧又不甘。重生回来,他每天加练到球馆熄灯,投篮、运球、战术跑位,一点点弥补身体天赋的差距,好不容易看到点希望,怎么偏偏在这个时候受伤?难道所有的努力,都要因为这一次意外付诸东流?
赛后,队友们陆续来更衣室看他。加索尔拎着一个保温袋,里面是他从家里带来的西班牙火腿,笑着说:“这个补身体,你好好养伤,我们等你回来一起打球。”威廉姆斯坐在床边,拍了拍他的胳膊:“别想太多,马德森那家伙打球一直这样,之前就跟他起过冲突,等你好了,咱们一起找回来。”波西则递给他一瓶运动饮料,话不多,只说了句“加油”。
胡比·布朗教练也来了,老教练头发花白,坐在椅子上,语气温和却带着力量:“孩子,别钻牛角尖。伤病是比赛的一部分,谁都躲不开。你现在最该做的就是好好恢复,别急于求成,球队需要的是健康的你,不是带伤上场的冒失鬼。”
林凯点点头,嘴上说着“我知道了,教练”,可他能从老教练的眼神里看到一丝惋惜——教练比谁都清楚,这次伤病对他冲击全明星新秀赛的计划,是多大的打击。
接下来的日子,林凯彻底陷入了枯燥的康复节奏。每天早上七点准时到训练馆,先把右脚踝放在冰桶里冰敷半小时,冰冷的触感让他忍不住打哆嗦,却能有效减轻肿胀;然后是理疗师的按摩和拉伸,手指按压在受伤的韧带处,疼得他额头直冒冷汗,却只能咬牙忍着;上午的剩余时间,他会进行上半身力量训练,卧推、划船、举哑铃,尽可能保持肌肉状态,避免长时间不运动导致肌肉流失。
到了下午,他就待在录像室里,一遍遍地看球队最近的比赛录像。他看着队友们在场上奔跑、传球、投篮,看着球队在没有他的情况下,赢了几场弱旅,却也输给了几支季后赛边缘的球队;看着替补控卫在场上偶尔打出亮眼表现,赛后被记者围着采访,心里的焦虑和紧迫感一天比一天强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