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败猛龙队的赛后发布会,林凯那句“用比赛回应质疑”还没在媒体版面上凉透,他身边的世界就悄悄变了味。
最先有感觉的是孟菲斯的街头。以前他穿着队服去downtown的咖啡店买早餐,最多也就收银员多给个笑脸,现在不一样了——穿灰熊球衣的球迷会突然从旁边凑过来,手机举到他面前,声音里带着点雀跃的慌:“Ghost!能签个名吗?刚看你晃猛龙那下太帅了!” 有时候训练结束晚了,停车场里还会有几个人等着,就为了合张影,嘴里反复喊着他的绰号,那股热乎劲让他有点措手不及。
本地电台的体育节目也开始频繁提他的名字。早上开车去球馆,调到常听的那个频道,总能听见主持人和嘉宾吵得不可开交:“他就是灰熊替补席的催化剂!你看他上场后,第二阵容的传球节奏都活了!” 另一个声音马上反驳:“活?上周打篮网他三分三不沾,还失误两次,这叫不稳定!他那身材扛不住对抗,也就是猛龙替补防守松,换个强队试试?” 吵来吵去没个结果,但林凯清楚,能被这么争论,本身就说明他不再是那个可有可无的边缘人了。
联盟那边的动静更实在。有次助理教练把对手的球探报告落在了更衣室,林凯扫了一眼,居然在“灰熊重点球员注意事项”里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以前他的名字顶多在报告末尾提一句“替补控卫,可忽略”,现在却占了小半页——开头还是老调子,“身体瘦弱,1对1对抗能力不足,外线投篮稳定性差”,但后面多了几行新字:“具备非常规传球视野,无球跑动路线诡异,易扰乱防守阵型,需重点盯防其与替补内线的挡拆联动,防止其用传球串联第二阵容。” 虽然没什么夸人的话,但林凯摸着那几行字,心里还是有点发紧——这说明其他球队真的开始研究他了。
ESPN的节目里,斯蒂芬·A·史密斯那张嘴还是没饶过他。林凯是在理疗室里看的重播,屏幕上的史密斯拍着桌子,声音大得能盖过理疗仪的嗡嗡声:“孟菲斯那个中国小子,叫林的那个!我承认,之前我以为他打不了十场就得卷铺盖走,现在看来我错了——他确实有两下子,那些花里胡哨的传球能骗骗观众,能上十佳球!但我要再说一遍,NBA是肌肉堆出来的丛林!现在各队还没把他当回事,等真开始针对性防守,等有人专门找他身体对抗,他那点小聪明就没用了!我打赌,他最多再打两个赛季,就会从这个联盟消失!”
理疗师递给他一瓶水,笑着说:“别往心里去,史密斯对谁都这样。” 林凯拧开瓶盖喝了一口,摇摇头没说话。他知道史密斯的话难听,但不全是错的——他的身体确实是短板,投篮也时好时坏,真等联盟摸清了他的路数,日子肯定不好过。那天晚上他在训练馆多练了一个小时力量,杠铃压在肩上有点沉,但他咬着牙没放下来。
球队里的变化更让他踏实。胡比·布朗教练像是突然摸透了怎么用他,最近几场的轮换安排特别有讲究——每次都是对方主力控卫下场休息时,才让他带着替补阵容上。这样一来,他不用直接面对那些速度快、对抗强的首发后卫,刚好能发挥他传球的优势,冲对方相对薄弱的第二阵容。上场时间也稳定下来了,基本每场都能有15分钟左右,遇到对手替补火力弱的,还能多打个三五分钟。
有次暂停时,布朗教练拍着他的背说:“别总想着自己得分,把球传起来,让队友找到节奏,你就是这个阵容的发动机。” 林凯点点头,他明白教练的意思——在NBA,不是每个人都能当主角,找准自己的位置比什么都重要。
日子一天天过,赛季不知不觉走到了中段,全明星周末的消息开始铺天盖地。体育新闻里天天猜谁能进首发,谁能当票王,连新秀挑战赛的预测名单都冒了出来。林凯本来没当回事,他知道自己的数据太差——场均也就5分4助攻,跟那些场均十几分的新秀比,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直到有天训练结束,保罗·加索尔特意在球员通道里叫住了他。加索尔靠着墙,手里拿着个战术板,笑着问他:“林,全明星新秀赛,想不想去?”
林凯愣了一下,以为自己听错了,挠挠头说:“当然想啊,保罗,但那跟我没关系吧?我的数据还差得远呢。”
加索尔把战术板夹在胳膊底下,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膀:“数据不是全部,联盟有时候也需要看点不一样的。你那‘幽灵传球’不是经常上十佳球吗?球迷喜欢看,媒体也愿意报道,这就是你的优势。再说了,‘幽灵’对阵‘皇帝’(勒布朗)、‘闪电侠’(韦德)、‘甜瓜’(安东尼),这个话题多有意思?记者们肯定爱写。”
加索尔的话像颗小火星,一下子点燃了林凯心里的那点念想。全明星新秀赛!那可是全球直播的舞台,要是能在上面打比赛,不管打多久,知名度肯定能涨一大截。他脑子里不由自主地闪过安妮·海瑟薇的样子——之前他还在想,怎么才能离那个“特定高魅力、高知名度异性”的目标更近一点,现在好像有了条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