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前训练营的气氛,和之前打夏季联赛时完全是两回事。
如果说夏季联赛像块热闹的试金石,到处都是想抓住机会的毛头小子和边缘人,那训练营就是真正的战场——空气里飘着的不是兴奋,是严肃到发紧的专业感,还有藏不住的残酷。在这里,没人再把“试试水”当回事,保罗·加索尔、詹姆斯·波西、洛伦岑·赖特、贾森·威廉姆斯这些名字,以前林凯只在电视转播和体育杂志上见过,现在却能和他们穿同款训练服,在同一个球场上跑位、对抗。
白巧克力威廉姆斯运球时手腕翻飞,球像粘在手上似的,随便一个变向就能把人晃得找不着北;加索尔在低位接球,背身靠住人,一个缓慢却扎实的转身,指尖轻轻一挑,球就顺着篮筐内沿滚了进去;波西防守时像块贴上来的膏药,不管对手怎么变向,他总能踩着碎步跟住,胳膊肘还时不时顶一下,用小动作干扰节奏。
林凯站在场上,第一次真切感受到“职业”和“业余”之间的鸿沟有多宽。
他的日子比夏季联赛时难过多了。
在NBA级别的对抗下,【幻影存在】那点效果几乎被磨平。这些老将个个都是火眼金睛,就算偶尔被他诡异的跑位晃一下神,也就半秒钟的功夫,马上就能调整过来,甚至还会反过来预判他的下一步。身体对抗上的差距更明显,进攻时他想靠一下对手,结果自己先被撞得趔趄;防守时对手稍微发力扛一下,他就像被推了一把的稻草人,脚步直接乱了。
有次队内分组对抗,林凯被分到防替补控卫厄尔·沃特森。沃特森拿球后根本不跟他虚晃,就凭着速度和力量,一步就从他身边冲了过去,轻松上篮得分。下一个回合,沃特森更直接,拿球后故意用肩膀顶着林凯往里推,像台小推土机似的,硬生生把他顶到篮下,然后起跳造了他一个犯规。
罚球的时候,沃特森站在罚球线上,低头看了眼站在旁边的林凯,嘴角勾了下,语气带着点戏谑:“菜鸟,欢迎来到NBA。”
林凯攥着拳头,指甲掐进掌心,没说话。他知道,这不是羞辱,是每个新人都要经历的过程——在这里,没人会因为你是“菜鸟”就手下留情。
训练师很快给林凯制定了专属的增肌和力量训练计划。从那天起,他成了健身房里待得最久的人。早上球队合练结束,别人去休息、聊天,他抱着哑铃做弯举,一组接一组,直到手臂酸得抬不起来;下午战术训练完,他又扎进力量房,练深蹲、练卧推,汗水顺着下巴滴在地板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饮食也变得单调。早餐是水煮蛋、鸡胸肉和燕麦,午餐是烤牛肉、西兰花和糙米饭,晚餐还是鸡胸肉配蔬菜,连点酱油都很少放。那些以前爱吃的汉堡、可乐,现在只能远远看着。有时候他嚼着没味道的鸡胸肉,嘴里发苦,却还是逼着自己咽下去——他知道,想留在这儿,就得先把身体练起来。
除了练身体,林凯还迷上了看录像。他把自己训练和比赛的录像反复看,找出每次跑位失误、传球不到位的地方,记在小本子上;更常看的是那些NBA顶级无球高手的比赛录像——雷吉·米勒如何在三分线外绕着掩护跑位,如何在防守人贴上来的瞬间突然加速甩开;理查德·汉密尔顿怎么利用队友的掩护切入,接球后如何调整节奏投篮;甚至连未来才会大红大紫的克雷·汤普森的录像,他也找出来看,研究他无球时的站位和接球投篮的稳定性。
【幻影存在】的能力他也没放下,只是不再执着于“让自己消失”。他开始琢磨怎么把那点“视线诱导”用在细节上——比如队友过来挡拆的瞬间,他故意放慢半拍脚步,让防守人误以为他要绕掩护,结果他突然变向,从另一边切进去;或者在无球空切时,他手臂稍微动一下,像是要往左边跑,等防守人重心偏移,他马上往右边切。
这些细微的操作,需要极致的专注力和对球场的洞察力。他经常在训练结束后,一个人留在球馆里加练。拿着球在场上跑,模拟比赛中的场景,一遍遍地试,失败了就重新来,直到能熟练做出那个动作,才收拾东西离开。
他的努力,没逃过一些老将的眼睛。
有次训练结束后,詹姆斯·波西路过场边,正好看到林凯在练防守脚步,停下来看了一会儿,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小子,你现在还防不住我,但你跟人的时候像块牛皮糖,甩都甩不掉。保持这个劲。”
保罗·加索尔则温和多了。有次队内传球训练,林凯给加索尔传了个击地传球,角度很刁钻,正好避开了防守人的手,加索尔接球后轻松得分。训练间隙,加索尔走到林凯身边,笑着说:“你的传球很有想法,就是有时候不够稳定。继续练投篮,下次我在低位要位,等你来传。”
就这么几句简单的话,却像给林凯注入了一股新的动力。他知道,这些老将的认可,比任何赞美都管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